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蜡 >> 石蜡优势 >> 正文 >> 正文

病理切片的制作及保存方法

来源:石蜡 时间:2024/8/6

随着组织化学的不断进步,除了基础研究,其在医学诊断上也得到了充分应用。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通过局部切除、钳取、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机体采取病变组织块,经过包埋、切片后,进行病理检查的方法。尤其在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涂片,都需要组织学的技术来进行分析研究,因此认识我们的病理切片尤为重要。

病理切片,是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将病变组织包埋在石蜡块里,用切片机切成薄片,粘附再玻片上,再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供在显微镜下检查,以观察病理变化,作出病理诊断。

病理组织切片的一般工艺流程为:

第一、取材固定病理组织取材愈新鲜愈好,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0.5cm;固定分为小块组织固定法、注射灌注固定法、蒸汽固定法。

第二、脱水透明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水分,可用石蜡切片、火棉胶切片,必须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

第三、浸蜡、包埋在切片放蜡块时,应注意组织包埋的方向,组织的层次,纤维、肌肉等的走向应与切片刀平行,较难切的部分应放在上面,如皮肤的表皮,肿块的包膜,胃肠道的浆膜等,这样可以减少组织的断裂现象。

第四、切片、贴片

第五、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这种对任何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和应用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

第六、封片封固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组织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均应按照技术规范进行,对每道工序,都必须查对组织数量,检查是否遗漏、丢失;大小标本必须分开处理,大标本固定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小标本不得少于3小时;固定液必须及时更换,固定后必须流水冲洗。根据切片量化的控制,专人负责更换药剂,以保证每一批切片的质量恒定。(固定、脱水温度不得高于37℃);切片完整无污染,无皱褶;组织片贴附,应在除去标签位置后玻片的中间,各块组织的方向应一致;取材后的制片工作一般应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

病理切片是手术标本或者活检标本经过固定、取材、包埋、切片等方法,制作出来的有中性树胶片覆盖的HE玻片,不需要特殊的保存条件。在病理科,病理切片保存在专用的切片柜内,室温保存即可。病理切片作为患者档案,一般需保存15-30年。如果患者借病理切片外出会诊,也无需特殊的条件来保存切片,可以用折叠的纸张、海绵或棉花等隔开病理切片,避免其打碎即可。现在也可以在网上买到专门用来放置病理切片的小盒子,可以很好地保存病理切片,以避免其粘连和破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