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ES-
讲座回顾
一个俄语生的美企职业生涯
4月20日,俄欧亚学院学生生涯系列讲座有幸邀请到99届校友、霍尼韦尔中国市场营销和企业传播高级总监朱晴宇女士与大家分享她的职业生涯之路,讲座由俄欧亚学院院长助理钱琴老师主持。
朱晴宇女士在-年完成了上外俄语本科及硕士课程的学习,之后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攻读斯拉夫语语言学硕士并完成了博士课程。毕业后,她先在休斯顿石蜡贸易公司工作了半年,之后又相继在GE全球研发中心、SPX(斯比克)公司、霍尼韦尔公司任职。她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职场生涯浓缩成三个TIPS,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一、准备好迎接属于你的“缘分”
朱女士坦言,自己与俄语结缘完全是个“误打误撞”的过程,这一点可能与很多同学一样。但是,在上外附中这样强手如林的环境中,她迎难而上,调整心态刻苦学习。初二时,她临时替补上场,克服路途辛苦以及自己羞涩的个性来到了上海市中福会少年宫做外事接待志愿者,这也为她之后在职场中的跨文化沟通奠定了基础。在美国完成学业后,她先是在休斯顿“卖石蜡”,之后返回了上海却被SARS病毒“封住”无法返美,机缘巧合进入了GE、SPX公司,最终入职霍尼韦尔公司工作至今。她认为,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的“缘分”,抓住时机,在每个当下都努力将自己能做的做到极致。
二、理解并践行“多元”与“包容”
有同学问到在外企工作与外国员工相处应该要注意什么,作为一位从上海到美国,从亚太区职务到全球性职务的资深职场人,朱女士认为在进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时自己的语言背景和出色的学习能力始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她还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凭借翻译能力接触到公司核心项目的经历。除此之外,在职场中也应该践行包容,尊重别人的选择,多听、多做、多理解,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三、职业的“规划”与“无计划”
对于职业的规划,朱女士建议同学们在职场初期应该先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长处、热爱和兴趣寻找与自身条件匹配的工作,不要害怕“试错”。同时,她还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在刚踏入职场时应该注意避开的“坑”。她提到,工作初期应该尽量“抹去‘我’”,多做多看少说,多总结多落笔。如果不能理解决策,那么就先坚决执行。她还建议同学们用5年起步职业,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增长,切忌“温水煮青蛙”。
在本次的讲座中,朱女士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职业生涯,为学弟学妹提供了许多经验与智慧,引导同学们更好地思索并规划自己的未来。正如她所说:“知道自己的热爱是什么,兴趣是什么,长短处分别是什么,专心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所有的耕耘都会有收获的时节。”相信同学们现在的思考与努力都将在未来得到最好的结果!
文案
竺佳丽排版
竺佳丽审核
郝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