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蜡 >> 石蜡介绍 >> 正文 >> 正文

纺织抗菌剂后整理加工的五种方法

来源:石蜡 时间:2022/8/15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06.html

目前对纺织品的抗菌防臭加工中,后整理法占70%以上。后整理加工生产抗菌织物的方法后整理加工法是用具有一定耐洗性能的抗菌剂对织物进行后整理,使抗菌剂能够附着在织物上,使其具有抗菌功能的方法。该法工艺简单,因此是制备抗菌织物最常用的加工方法。该法历史最长,应用也最为广泛。从古埃及人最早用作保存木乃伊的抗菌整理剂开始,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开发出一代又一代抗菌织物整理剂,加工工艺也越来越成熟。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损失少、受织物成形其他环节的影响小,可选择的抗菌剂范围较广等特点,一直受到生产厂家的青睐。

一、浸轧法将织物用抗菌剂溶液浸轧,当焙烘时或用其他方法蒸发时,纤维上形成一层不溶物或微溶物;或将抗菌剂与树脂混合配成乳液,放入织物充分浸渍,再通过轧、烘,使含有抗菌剂的树脂附着于织物表面。如以烷基或烷基酚聚乙烯醚为乳化剂,氯化石蜡为助剂对氯代二苯醚类抗菌物质进行乳化制成的抗菌整理剂就属此类。常用的抗菌整理剂还包括有机硅季胺盐类、双胍类有机含氮化合物,季胺盐系加交联剂以及二苯醚类、呋喃药类、磺胺药类、咪唑系及噻唑系杂环抗菌药物加交联剂所组成的抗菌整理剂等。

二、浸渍法将织物用抗菌剂溶液浸渍一定时间后,脱水烘干、烘焙处理得抗菌织物。这种方法要求抗菌剂与纤维有较强的吸附力,抗菌剂在较低的浓度即能被织物吸净。常用抗菌剂包括有机硅季胺盐系及双胍类有机含氮化合物等。

三、涂层法将抗菌剂与涂层剂配成溶液对织物进行涂层处理。常用抗菌剂有磺胺药类、呋喃药类和有机硅季胺盐类等。前两类多用于处理棉麻等纤维,季胺盐类可用于化纤及天然纤维。

四、喷洒法将抗菌剂配成溶液对织物进行喷洒处理。常用抗菌剂有磺胺药类、呋喃药类和有机硅季胺盐类等。前两类多用于处理棉麻等纤维,有机硅季胺盐类可用于化纤及天然纤维。

五、微胶囊法将抗菌剂制成微胶囊,再用高分子黏合剂或涂层剂对织物处理。抗菌剂需能适合黏合剂的加工条件且最好能渗透到纤维无定形区以增强其耐洗涤性。如日本一些公司将艾蒿提取物和扁柏提取物封入微胶囊中,对内衣、运动衫进行处理,产品具有较高的耐洗性。

六、纺织防霉抗菌剂产品有:纺织防霉抗菌剂KEPUYIN-M24、纺织品防霉抗菌剂KEPUYIN-M60、银离子抗菌剂KEPUYIN-J46、纺织抗菌剂KEPUYIN-J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