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手形銎戈
②蚀蜡铸造法(另称熔模铸造法)
蚀蜡法,即用蜡料制成与所需铸件相同的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干燥后加热将蜡熔化流走,形成整体无分范面的空腔铸范,将炼出的铜液浇入,凝固后剥除外范,即得铸件。此法在古代一般多用蚀蜡法铸造形制复杂、具有立体效果的青铜器。
西汉铜女俑
此法到现代仍适用于精密金属器铸造,称此法为熔模铸造法。古滇人铸造的大量的造型丰富、生动逼真的立雕浮雕人物、动物形象,以及结构复杂的房屋造型类青铜器就是采用蚀蜡法铸造的。
西汉三虎背牛铜扣饰
蚀蜡法铸造工艺过程:
a.制芯:以粘土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细砂和有机物质(马粪或很细的植物纤维)制成泥芯。
铜锛
b.制蜡料:蜡料由蜡(蜂蜡、石蜡等)、松香和动物油脂组成。从古滇青铜器上众多的牛的形象推测,蜡料里估计运用了牛油这样的动物油脂。蜡模材料的配比一般依器物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需器物硬度高者,用松香基蜡料;需器物好塑形者,用蜂蜡左传蜡料。因蜡的可塑性与气候的变化有关,需要用油脂的加入量来调节。将蜡、松香熔化后,加入油脂均匀搅拌,冷凝后成为蜡料。
铜鼓
c.制蜡模:用拨蜡法或剥蜡法制成蜡模。即全凭工匠用手和手工工具(俗称压子)将蜡料捏、拉、拨、塑、雕制成蜡模,称拨蜡法。如若器物表面需饰有浮雕纹饰,则先在木板上绘制图案,刻镂纹样,用蜡料片在木板上压印出花纹,贴在型芯上,修理成型的蜡片接缝毛刺,也可获得蜡模,称为剥蜡法。
西汉圆雕立牛铜笙
d.制型:在蜡模上涂敷由马粪、植物细泥等组成的细泥浆,一层涂泥敷好后阴干再涂,多次涂敷,直至达到一定厚度,再涂上耐火的外范用料。并留出浇铸孔,等待自然风干,制成可铸造之外范型。
西汉四人舞俑
e.焙烧、出蜡:外范形成后,直接焙烧,使泥范内的蜡模熔化,待蜡液从浇铸孔中流出,在范内就会形成一个与蜡模完全相同的空间。浇铸时,将铜液通过浇铸孔注入范腔,等铜液冷凝成型,剥去外范,即形成一件既无外范分割痕迹,表面又光洁、美观的青铜铸件。
西汉透雕鎏金献俘人物铜扣饰
f.表面处理:部分制造好的青铜器上,根据需要进行鎏金、线刻、镀锡或镶嵌等器物表面的精美加工。云南青铜器中主要是一些扣饰、铜手镯等进行了精美加工。由于扣饰依功能仅仅是人们穿戴中束腰用的,作为服饰,腰部的装饰滇人似乎很重视,从出土的扣饰中绝大多数为圆形,其次是长方形,在这些扣饰上主要采用镶嵌工艺,将一些磨制好的细碎的绿松石珠、玛瑙珠、玉环、乳突形玛瑙扣有秩序的用漆粘贴在铸造好的铜扣饰表面。
战国牛虎铜案
战国雉鸡衔蛇刻纹锥形簪
在一些不规则的铜扣饰上多采用完全鎏金工艺。大型的青铜器中有的贮贝器盖上的重要立雕人物多采用鎏金工艺,贮贝器的器身上多采用线刻工艺。部分铜兵器、宽叶铜锄多采用线刻工艺,有的铜俑、铜伞盖、铜盒还采用镀锡工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