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织物拒水、拒油机理
根据润湿理论,液体润湿固体表面的能,采用铺展系数S表示:
S=YS-YL/YSL
由上式可得出以下结论:
(1)固体表面能YS越大,S就越大,固体越容易被液体润湿,反之,如果固体表面能YS越小,S越小,固体越难被液体润湿,固体就具有抗拒液体润湿的能力。
(2)液体的表面能YL越小,S就越大,液体越容易润湿固体。
(3)固体与液体的界面表面能YSL越小,S越大,水的表面能比较高,为72.6mJ/M2。
拒水材料的表面能必须比此值小。油类的表面能一般在20-40J/M2,拒油材料的表面能必须比此值小,所以,油的润湿能力远大于水,所以,拒油的物质一定拒水,而一般的涤纶织物,表面能远大于水和油的表面能,因此,为了使涤纶织物拒水拒油,就要在其表面涂一层低表面能的材料。硅橡胶的表面能约为25mJ/m2,是比较理想的拒水材料,氟树脂的表面能约为5mJ/m2,是比较理想的拒油材料。
二、拒水、拒油整理剂
由拒水拒油整理的机理可以看出,在涤纶织物表面吸附一层物质,使其原来的高能表面变为低能表面,就可以获得具有拒水效果的织物,且表面能愈小效果愈好。
国内外生产和使用的拒水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石蜡-铝皂类,(2)吡啶季铵盐类,(3)羟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4)硬脂酸铬络合物,(5)有机硅型,(6)烷基树脂类[10]。前五类拒水剂有共同弱点:不拒油、不防污、耐洗性差。近年来,含氟化合物在织物拒水、拒油、防污整理力面的应用正在发展中。
在纺织品拒水加工中,氟烷基化合物的实用化是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中美国材邦公司进行氟聚合物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尝试,并率先发表了以四氟乙烯乳液作为织物拒水拒油整理剂的专利。后来美国3M公司研制开发了以全氟羧酸铬的络合物为主要成份的织物整理剂,但很快被性能更好的含氨丙烯酸酯形成的聚合物所取代,并用于织物拒水拒油整理。
市面上的防水剂现已品种多样,分类齐全。主流还是含氟防水剂,这些含氟拒水剂具有拒水、拒油性,而目不损害纤维原有的风格,因此得到了讯速普及推广,成为当今拒水剂的主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