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
A.钢是含碳量低的铁合金,故A正确;
B.钢的硬度和脆性与含碳量有关,随着含碳量的增大而增大,故正确;
C.由题意可知,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说明生铁的熔点低于熟铁,故C错误;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于冶炼铁,故D正确;
故选C。
2.
D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涉及化学变化,A正确;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是因为茶水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B正确;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D。
3.
D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A项正确;
B.通过揉搓,手上的汗水可提供电解质溶液,B项正确;
C.银丝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转化为单质银,单质银活动性较弱,可长时间保持光亮,C项正确;
D.铜的活动性比铝弱,氧化铝不能被铜还原为单质铝,因此铜不会变黑,D项错误;
答案选D。
4.
D
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有助于发火和燃烧,A正确;
B.发烛具有可燃性,“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B正确;
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如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C正确;
D.硫磺也燃烧,不是催化剂,D错误;
选D。
5.
C
A.由题干可知,“乌金纸”是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故“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A正确;
B.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纤维素,故“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正确;
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豆油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6.
B
A.陶瓷是传统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传统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B.“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磺,“硝”指的是硝酸钾,故B不正确;C.该过程中反应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C正确;D.黄铜是铜锌合金,故D正确;答案:B。
7.
C
A.该过程描述的是氯化钠的制作过程,NaOH俗称“火碱”,故A错误;
B.“作咸”过程涉及蒸发结晶,不涉及“蒸馏”操作,故B错误;
C.“作咸”在实验室通过蒸发结晶完成会用到蒸发皿、酒精灯等仪器,故C正确;
D.该记载过程中无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8.
B
A.金性质稳定,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金,A正确;
B.青铜是合金,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低,B错误;
C.陶器由黏土烧结制备而成,C正确;
D.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9.
A
色莹白,水晶之类,日光射之有五色,说明是水晶石,水晶在矿物学中属于石英,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是一种无色透明、洁净明亮的宝石。“菩萨石”色莹白指的就是这一点,硅石的主要成分是SiO2,冰晶石的成分是Na3AlF6,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BaSO4,故答案选A。
10.
B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涉及化学变化,包含的化学反应有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故A正确;
B.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是水解反应,故B错误;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密度大,在自然界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C正确;
D.雾是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气溶胶,受阳光照射时会表现胶体的性质,产生丁达尔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11.
B
A.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所含元素为C、H,而蛋白质含有元素C、H、O、N等种类更多,A错误;
B.曾青为CuSO4,以曾青涂铁,描述对应Fe还原CuSO4,Fe+Cu2+=Fe2++Cu,Cu2+为氧化剂、Fe2+为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物产物,B正确;
C.水煤气主要成分CO和H2、相比普通煤燃烧会更充分,也会放出更多热量,C错误;
D.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D错误;
故选B。
12.
C
A.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会钝化,不会溶解,A错误;
高温
B.《石灰吟》中描述的是碳酸钙受热分解,即CaCO3===CaO+CO2,“清白”是指氧化钙,B错误;
C.丝、裘均是指的蛋白质,C正确;
D.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对人体基本无毒,D错误;
答案选C。
13.
B
A.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A错误;
B.“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实验操作为蒸馏,故B正确;
C.“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HgS分解生成Hg和S,Hg和S化合又生成HgS,不是升华和凝华过程,故C错误;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为萃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答案选B。
14.
C
A.曾青涂铁是一种可溶性铜盐的溶液放入金属铁得到金属铜的过程,“曾青”是可溶性铜盐,故A正确;
B.淆水可燃中的淆水指的是石油,故B正确;
C.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石灰”指的是碳酸钙,故C错误;
D.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可洗衣服,故D正确;
故选:C。
15.
A
A.氧化亚铜的颜色为红色,不是绿色,A错误;
B.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正确;
C.“石炭”指的是煤,C正确;
D.墨汁为炭的小颗粒(直径介于10-9~10-7m之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D正确;
故选A。
16.
D
A.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青蒿是一种中药。受此启发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力的功效,对于乳腺癌细胞、肝癌细胞、宫颈癌细胞、表皮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青蒿素也用于治疗疟疾、弓形虫感染、血吸虫感染、红斑狼疮等疾病。故A正确;
B.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CuSO4·5H2O,CuSO4·5H2O是蓝色的,加热变为白色的CuSO4,故B正确;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烟”实则为“雾”,是小水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故C正确;
D.“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意思是指将稻草麦秆等物燃烧得到草木灰,将草木灰铺在沙滩上,用海水浸湿,草木灰即可以吸附海盐,所以利用的是草木灰的吸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17.
D
A.由“蒸令气上”可知,该分离物质的方法与混合物沸点不同有关,则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故A正确;
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说明合金硬度大于各成分,故B正确;
Δ
C.丹砂(HgS)烧之成水银,Hg=SHg+S,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过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Hg、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该过程包含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试验不同,钠元素焰色试验为黄色,钾元素焰色试验为透过蓝色钴玻璃为紫色,应用的是焰色反应原理,而不是显色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8.
B
A.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糖类,A项正确;
B.雾是一种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这是胶体的性质,海市蜃楼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是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nm之间,B项错误;
C.火树银花就是锂、钠、钾、锶、钡、铜等金属化合物在灼烧时呈现的各种火焰颜色,C项正确;
D.蛋白质是组成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血液等的主要成分,青丝与白发均指头发,主要成分均属蛋白质,D项正确。
故选B。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