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廖仕祺
摄影记者王永胜
视频剪辑王永胜
01:02在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三体》中,拯救地球的关键人物云天明把大脑送去了三体世界,才有了地球之后的逆袭。
在现实生活中,大脑或许不能拯救地球,但它却藏着破解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抑郁症等众多脑部疾病的关键密码。如今,世界各国已有不少科研工作者通过研究死亡后的人脑组织样本,来揭开这些尚未解开的疾病之谜,而这些捐献的人脑样本大多被储存在一间专供科学研究的“银行”——人脑库里。
在江城武汉,也有一座被称为“大脑银行”的人脑库。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大脑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昨日(30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位于中南民族大学的中国人脑库中心一探究竟。
人脑样本怎么处理保存?
零下80度冰箱里低温冻存
“人脑是人类智慧的象征,要留下智慧在人间,而不是把他们带到天堂。”这一句引人深思的话语是中国人脑库中心官方网站上的欢迎词,也被写在了中心入口处的一张宣传牌上。
脑库储存的核心地带分为两间房。外面一间里有5台零下80℃的超低温大冰箱,通过超低温冰冻,使样本中的核酸和蛋白质等细胞成分保持稳定,维持取材时的状态。打开冰箱门,一阵寒气袭来,里面放置着多层储存格,拉开其中一格,格子里面是小盒子,每个小盒子里面冷冻储存着已经被标记好了脑区的捐献者的大脑组织。盒子表面采用数字、字母标记捐献者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和脑区等。
里面一间房里的两台4℃冰箱里存放的是经福尔马林处理固定保存的脑组织。“两种不同保存方式的大脑,研究用途也不同。冻存的脑组织可用于提取细胞成分,如核酸和蛋白质等;而经福尔马林处理固定保存的脑组织,在制作成切片后,多用于神经病理学诊断或研究。”中国人脑库中心副主任孙燕博士介绍,因为低温冰箱散热较大,房间里的空调常年保持在20至25度左右,夏天会同时开放三台空调,来确保样本的保存温度环境。除了低温保存的样本,还有一部分捐献的大脑被制作成了石蜡包埋的组织块,可长期常温保存。
每一例捐献脑组织的取样时间也必须争分夺秒,中国人脑库中心主任戴甲培教授介绍,为确保后续研究质量,人脑组织的取材最好在10个小时之内完成。就延搁的时间上来说,时间越短,其研究价值越大。
除了对人脑的技术处理外,入库前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人脑信息的录入。需要录入的信息包括:人脑提供者的年龄、性别、死亡时间、个人及家族病史、去世原因等。“一般科研机构提出脑组织研究申请,不会需要一整个大脑样本,他们会申请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