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晚会都是开春以后的重磅戏,它自年正式开播以来,一直致力于揭露行业的内幕消息,成为不法商贩的“噩梦”。然而今年的晚会,小编觉得有些失望,“辣条、网贷、纸尿布、医疗垃圾”这些司空见惯的新闻成为了头条。更让人惊讶的是,今年汽车行业竟然与“擦肩而过”,不过,没有上榜就真的没有问题吗?不见得哦。
通过近段时间小编对汽车投诉平台的梳理,以及合作媒体的数据统计,有关汽车的投诉仍居高不下,这当中即包括产品、服务、销售等多方面问题。下面我们就借维权日,倾听消费者内心真实的声音。
服务投诉占多数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万条针对汽车的投诉案例中,多数的投诉来自服务。
通过从黑猫投诉平台整理的数据得知,年全年的汽车投诉中,经销商的服务投诉占据较大份额。服务投诉围绕着夸大宣传、不履行合同约定、赠送礼品不符和拖延交车时间为主。在美系、德系、日系、韩系、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投诉份额占比统计中,造车新势力以28%的份额占据投诉榜首。
如果说造车新势力对待软性服务方面是差评,那么作为受宠几十年的德系品牌而言,服务是否就是优等生呢?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中显示,服务的投诉数量在发动机、变速箱的投诉中鹤立鸡群。虽然德系的服务投诉很高,但另一方面,德系的产品投诉问题也不少。年全年没有德系产品重大批量的缺陷出现,比如大众汽车的断轴、排放造假、DSG事件等。
小编:德系消费层面对于品牌和产品的信心还是足够多的,对于服务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车企不能顾此失彼。
购车、售后“套路”多
在购车前的调查中,强加装饰、赠品质量差和隐性消费都是购车前的几个大坑。这说明,在购买某款车型上,消费者从无奈加装饰到抱怨赠品质量差,已经接受了这样的销售习惯,而经销商也达成了行业内的隐性默契。
在售后调查中,绝大多数消费者遇到问题第一选择是与经销商协商解决,而自认倒霉的车主占比也不少。自认倒霉通常可以理解为,车辆小问题,不影响安全、正常行驶。其次,不愿意付过多的时间成本,也是很多车主自认倒霉的理由之一。
商家不诚信消费不透明让消费者很受伤
在服务类投诉中,消费者最不能容忍的依然是商家欺骗以及收费不透明,这也是多年来老生常谈的问题。厂商的夸大宣传、加价提车、层出不穷的收费项目,都让消费者叫苦不迭,稍不注意就掉进“坑”里。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欺骗和收费两个类型投诉量分别占比高达28%和24%。与此同时,商家的态度和配件问题投诉量占比也都达到了19%。
年投诉品牌TOP10,投诉量最多的相信并不难猜。年底,东风本田款CR-V车型被曝出了机油异常增多的问题,之后在全国范围“机油门”全面爆发。涉及车型包括CR-V、思域和UR-V,冠道、讴歌CDX。
为此本田在年2月和5月先后出台两套召回方案,不过当时被消费者质疑过于敷衍。尤其是本田在处理“机油门”的问题上态度,官方曾矢口否认问题的存在,以及通过修改说明书以及更换机油尺的“小把戏”让其多年苦心经营的品牌公信力和用户口碑一落千丈。
近7成车主后悔购买新能源车不限行最吸引人购买
市场看涨、市民消费热情高涨,新能源汽车市场看似一派繁华。但调查表明,这看似繁华的表面仍然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针对新能源车主的调查显示,电池续航、车辆质量仍然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坑”。近7成车主表示后悔购买新能源汽车。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潜在车主,不受尾号限行政策影响成为其购买的最大动力。
小编: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品质,如何将相关服务配套跟上市场需求,都是下一阶段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年召回上千万辆合资品牌居首
年,国内各主要汽车产品生产者实施缺陷汽车召回次,涉及80家车企的余款车型,12,,辆,合资品牌为召回“重灾区”。
从召回总量上来看,受高田气囊的影响,年突破了万辆,随着气囊余波的褪去,年召回回归常态,但是依旧突破了千万辆,与年相比下降了37%,但与年相比增长了10.7%,长期来看,召回依旧处于增长的态势。
年,进口车召回占比8%,自主品牌召回占比12%,合资车型召回80%。召回原因中,与年高田气囊集中爆发不同,年发动机问题居于首位,涉及辆,其次是悬架问题,气囊和安全度位居第三位。
专坑勤俭持家人的“节油神器”
油价的不断上涨,如何节油就成了摆在各位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有人采用改变驾驶习惯来省油,有人绕行畅通路段来省油,但是更多的人希望通过其他方式降低燃油消耗,各种节油神器正是钻了这么个空子。
节油添加剂、节油器、节油贴等众多节油神器,随处可见。售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但节油产品就如人吃的“保健品”,对于节油只起到辅助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一般一款节油产品的节油率能达到1%已相当不容易,但像广告宣传的那样能节省燃油20%根本不可能。
为重视健康者准备的“光触媒”
很多车主发现自己的新车都有一股难闻的气体,而这种气体主要包括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会使人出现头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如何有效除味除毒?光触媒是车内除味除毒非常流行的产品,但很多车主做过价值近千元的“光触媒”后发现,效果几乎没有,大有被“忽悠”之感。
普通的光触媒产品是很难做到根除,真正有效的光触媒产品花费较贵,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消费得起。而部分商家为了利润,利用消费者对光触媒的无知,夸大光触媒治理汽车内污染的效果。
为追求面子者准备的“封釉”
汽车服务行业的营销手段多样化,有些商家为了吸引客户,故意夸大封釉的效果。例如:抵抗加速老化、酸雨腐蚀、紫外线、冰冻伤害、轻度人为损害……看完这些介绍后,小编只能表示呵呵。
所谓的汽车封釉,就是先磨掉你原厂的上光漆,然后再涂上一层石蜡类的东西,配出来所谓的釉面。虽说封釉对车子是有点用处,但没有宣传说的那么夸张。车子在经过封釉后,漆面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原车漆效果。使旧车更新,新车更亮。
写在最后:由上可见,尽管今年汽车行业与晚会“擦肩”,但是这并不代表其就不存在问题。晚会不应该成为一种特例,而应该是一种常态,打假维权绝对不是一两天的事,需要长时间共同维护。汽车作为消费者出行的大件物品,承载的不仅仅是观感、体验感,更是安全、健康,那些没有上榜的车企和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而不是等到被曝光之后才来亡羊补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