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蜡 >> 石蜡介绍 >> 正文 >> 正文

好自为之

来源:石蜡 时间:2023/10/23

是良心泯灭,是升级工艺,还是迫不得已,我真的不好说,也不便去评判,当一块块黄花梨,小叶紫檀,大红酸枝扔进装有石蜡的锅中,当被一道一道上胶水之时,这心里没有不舍吗?一旦是这样做,那就没有了回头路,红木界中有一种榫叫绝户榫,就是不留后路的榫卯结构,卡加锲钉榫,一般应用在圈椅,皇宫椅上。这石蜡,胶水一旦操作,将永远一生相伴,棕眼全堵,再无回头之路。你们忍心这么做,却让我毫无相干之人难以入眠,挖心之痛。用一个现实比方,就是一个爱钱之人,看着钱在烧的感觉,作为一个爱木之人,我想每一根木都赋于它灵魂,这才是红木人应有情怀。完全失去木性,完全失去灵性,充满石蜡与胶水,就像一块锯末胶水压制板,把原本养生的,变成老毒物。

我承认,木材这样处理,可做无缝工艺,好看,也挺美,甚至裂也会好许多,但是红木家具是代表古典文化传承,木性是必须活体极具备包浆条件的,这是否违背了原木包浆概念。收缩是天性特征,工匠要考虑最大限度条件的收缩,就是膨胀开了,咱去维修一下,这十分正常。开裂问题,在选料上下功夫,木性处理到位,家具不存在出现大问题。变形,开嘴依旧是要木性到位,这些只是需要温水煮青蛙,把握木性处理火候而已。就是最后出现问题,上门维修便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把入槽做到1.5公分,就是为了防止透光问题出现。难看肯定,但是再难看,总比把它弄成老毒物强。看过红木标准制作工艺的人都清楚,红木有五年微调期,木板收缩的懒性(稳定性)在三年后效果渐现,头两年收缩膨胀严重,第三年越来越小,到五年基本不收缩。有良心的工厂尽可能做到膨胀,因为证明干燥度大于当地的雨水情况,三年后在上胶锁紧,将永远稳定,其收缩缝会小,只是工厂忙一些而已。这才是真正的红木人匠心工艺。

刷一道道胶,抛光,手感滑,那仅仅表面现象,坑人的工艺,后遗症无穷,而且暴殄天物,一块板一套房,一斤料上干元,一吨料数十万,几百万,下手别太狠了,人类可以利用先进生产力改造自然,激发特征,发挥木材最大可能,而不能去改变自然特征,变成人非人,物非物。

我奉劝大伙好自为之,做人良心至上,真不当心这么珍贵木材,全砸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