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周平王继位后,把商朝的国都和周边的人民分封给了他的弟弟康叔,国号卫国。到了卫国第12代国君卫庄公在位时,由于正室齐国齐庄公的女儿庄姜不能生育,后来为了王位继承,又娶了陈国的两姐妹。
其中戴妫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完和姬静。后来庄姜又把他的一个宫女献给卫庄公做妾,也生了一个儿子州吁,深受庄公宠爱,经常为非作歹,不听管束,庄公也纵容不管。
大夫石蜡发现这个情况后,经常劝诫庄公管束,也是无济于事。更可恶的是,石蜡的儿子石厚每天和州吁鬼混在一起,狼狈为奸,为非作恶。有一次石蜡为了管教自己的儿子石厚,把他关在自己家里,最后石厚想办法跑出去,居然躲在州吁家里再不回来了。
卫庄公去世后,按礼法由姬完继位,史称卫桓公。此时石蜡看到卫桓公生性懦弱,不能成大事,所以就找理由退休了。
话说这年东周的周平王去世了,卫桓公要去周朝首府吊唁,这时候,石厚就给州吁出了一条毒计,谋图篡位。并且还成功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国君离国,一般国内容易生变,所以石厚就提前安排人马,计划在卫桓公离开都城后起事造反,而且他让州吁在城外以慰问卫桓公的名义设宴,在宴会上,州吁利用随身携带的短剑,竟然一剑就把卫桓公刺杀死了。然后宣布卫桓公意外死亡,国内也通过武力,篡夺了王位。并且封石厚为大夫。卫桓公的弟弟姬静出逃到了邢国。
州吁虽然上位了,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国人很快知道了卫桓公是遭到暗杀死亡,所以国人震动,举世震惊。州吁在国内可以通过武力镇压,但是国际上怎么办呢?后来听从石厚的建议,以攻打郑国获胜在国际上扬名立威。
当时郑国还比较强盛,所以他们和郑国打了一场胜仗就见好就收,班师回朝。但是在路上,听到老百姓唱民谣,说一人被暗杀,一个人有雄起,歌舞变兵刀,何时能太平?只可惜没人把这个事情告诉周王朝呀。州吁听到后,觉得自己还没有收复民心,所以就又和石厚计划,如何收买人心。
在这个时候,石厚看来是真不了解父亲,居然出了个损招,就是他觉得他的父亲石厚在国内有威望,现在退休在家,如果能够请他出山帮忙,一定可以赢得民心。
州吁听从了石厚的建议,去找石蜡出山,而此时的石蜡,正因为州吁的谋权篡位耿耿于怀,正想找办法除掉州吁。所以就将计就计,采用了连环计的手法。他首先出主意说,州吁上位,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许可,如果能去拜见周天子,赢得一个好的名分,那样国内和国际也就觉得他上位是名正言顺了。
但是州吁和周天子不熟,需要有人引荐,不然可能达不到效果。陈国的国君和周天子的关系很好。我们和陈国的关系也很好,不如你去拜访陈国,让他从中斡旋,一定可以达到效果。
州吁信以为真,就带着石厚一起出访陈国,不料他们刚离境,石蜡就给陈国修书一封,说明州吁暗杀卫桓公篡位,要求陈国陈桓公协助控制州吁。要知道,卫桓公可是卫庄公娶了陈国的女子所生,至于这个女人和陈国是什么至亲,史书没有详细交代,估计也不是一般人的孩子。
陈国人一听他把陈国女子所生的卫桓公暗杀了,所以也愿意帮忙,直接把州吁和石厚扣留在陈国。并且让外交上的人通知卫国,过来处置自己的人。
石蜡得到消息后,召开了卫国的元老大会,大家一致决定要处死州吁,但是由于石厚是石蜡的儿子,且和州吁狼狈为奸,都不好表态,或者有人看在石蜡面子上,给石厚开脱,希望从轻发落。石蜡还真是个汉子,他居然不顾情面,要大义灭亲,但是他自己没有亲自去,而且派自己的管家和外交官一起去陈国,把州吁和石厚都处死了。
并且大家共同商议,將州吁谋权篡位时逃到邢国的姬静接回来,做了卫国国君,也就是史称的卫宣公。卫宣公为了表扬石蜡的功绩,封石蜡为国老,家族可以世世为卿。
这就是石蜡大义灭亲的故事,后世经常用这个故事来褒奖能大义灭亲的有品德的人。但是这个事情,石蜡算不算干涉朝政?陈国为什么会干涉别国内政?造成国际外交事件?这个其中肯定另有奥秘,那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我觉得通过这件事来证明石蜡大义灭亲的,还不是很完美。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左传》的内容,对这个故事有更完整的描述。也能更好的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
下期再见,欢迎各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