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蜡 >> 石蜡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中俄天然气人民币结算,对俄罗斯具有怎样的

来源:石蜡 时间:2023/4/21

俄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决定接受中国以卢布和人民币50∶50的比例来支付天然气供应费用。

这个消息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因为中俄天然气贸易以中俄本币进行结算,不仅仅只是改变支付方式那么简单。

这减轻了中俄各自的外汇储备压力,还以绑定大宗商品和大体量市场的贸易形式,精准锚定了双方货币的国际权重,起到了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

其次,对中国来说,中俄战略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可以有效推动人民币真正意义上走向国际市场。

既然俄罗斯接受了以人民币作为能源结算的交易方式,也就意味着其它国家同样可以使用人民币向俄罗斯直接购买能源。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印度各大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向俄罗斯大量购买煤炭和石油等工业原材料。

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无论对于俄罗斯还是中国,战略影响都尤其深远。那究竟还会影响哪些方面呢?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

人民币结算对俄罗斯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

根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8月底公布的数据,上半年俄国内GDP同比只下降了0.4%。而通胀数据方面,截至到8月22日,俄年化通胀率为14.6%。

从这两样数据就不难看出,虽然西方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对俄罗斯采取了全面制裁,但俄国很快就将国内的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贸易强行绑定卢布,并加大了农产品的对外出口数量。

不过,最近七国集团又专门针对俄罗斯的石油出台了“44美元”价格禁令,几乎是贴着俄石油的开采成本进行限价。而制裁的具体目标更是被放到了海外运输承保方向,这使得俄罗斯用以绕开西方制裁的方式变得不再轻松。

西方根本没有短时间内结束这场较量的打算,欧洲各国已经开始重启传统发电项目。所以,俄罗斯第一时间宣布了天然气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方式。俄罗斯必须要在这场同西方的全面较量中找到一个坚实可靠的伙伴。

定调了未来的国家经贸发展路线,这就是俄罗斯宣布同中国缔结人民币结算体系的重要意义之一。

当然,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结算方式选择了50%(人民币):50%(卢布),而非全部使用人民币,也不像中俄石油贸易那样达到80%的人民币结算比例。

这里面其实蕴含了普京的又一个战略考量,那就是借助更为强势的天然气出口去间接抬升卢布的国际地位。年,中俄双边贸易使用卢布的结算率仅为9%。

虽然中俄早年签署过双边货币互换储备协议,但考虑到需同时应用于中俄常规贸易和大宗商品的进出口,中国所持有的卢布现金流是不足以维持下去的。也就是说,中国要从俄罗斯身上赚到足够多的卢布。

可是,俄罗斯本身就是能源和基础物资的出口大国,假如中方想要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卢布,要么选择加大中高端商品(高利润率产品)的对俄出口力度,要么直接到俄罗斯国内进行投资。

无论中国选择哪种方式,都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十分利好。前者能直接给予俄罗斯因西方制裁所造成的战略性物资短缺(主要是制造业或半导体方面),后者能直接拉动俄罗斯经济复苏,稳定俄罗斯的国内投资环境。

此外,在中国强势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当下,俄罗斯还可以尝试以人民币替代美元与欧洲,中东国家进行贸易结算,进一步减持手中的欧元,美元外汇。

这是俄罗斯外汇储备进行战略调整的第一步,在欧元、英镑持续走低的国际形势下,避开西方经济的影响给俄罗斯焊上一道金融保险。

在现实面前,俄罗斯做出了历史性的调头

外交路线的历史性调头,其实是俄罗斯主动推进人民币结算所带来的第二个战略意义。俄乌战争彻底打醒了普京,让他认识到了利用自身与欧洲的经贸联系去对抗美国并不现实。

那些陷入唯心主义陷阱的欧洲国家,选出了舒尔茨,特拉斯这样的领导人,并趋向于用最原始的方式去解决国际争端,这本身就意味着欧洲自主路线的土崩瓦解。

这让尝试融入欧洲体系的俄罗斯显得那样格格不入,俄罗斯针对欧洲的这场心理博弈已经彻底失败了。道理很简单,欧洲固然不是俄罗斯的敌人,但在美国式微之前,欧洲肯定不会站在俄罗斯这一边。

好在俄罗斯及时调头,找到了另一条路线。那就是推动人民币结算体系并深化中俄合作,促进亚洲走向一体化格局。和中国进行绑定,既是一次战略调整,也是一种自救行为。

也许这样做会优先催生出一个十分强大的中国,但也只有让中国强大到能够彻底牵制美国的注意力,俄罗斯才有可能和欧洲重新改善关系,成为真正的第三极力量,而不是单纯的第三极核力量。

所以,普京也默许了印度使用人民币向俄罗斯购买能源,并联合中国、蒙古共同推动新的跨境管道建设项目。这些其实就是俄罗斯着眼于未来外交路线的重要考虑,也同样兼顾了眼下需求。

因为俄罗斯在吞并乌克兰部分工业重镇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尝试恢复前苏联工业生产体系的基础。那么下一步,无非就是和白俄罗斯等方面强化地区产业协调,争取重建独联体国家的工业体系。

为此,需要俄罗斯准备好稳定的外部资金和技术来源,将来更是需要一个庞大的国际市场进行对外出口来维持发展战略循环。毫无疑问,在这两个方面,选择中国才是最优解。

深化人民币结算,对中国又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分析完俄罗斯,咱们再来聊聊天然气结算方式改变对于中国的意义。

正因为中俄在结算方式上所做出的改变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战略双赢,俄罗斯才一改往日“抠抠搜搜”的模样,痛痛快快的签署了50%人民币结算方式,并打算在第一阶段就向中国额外输送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给中国带来的国际战略窗口期,显然是大于具体利好的。第一、自然就是我国购买天然气的便利性得到提升,以及现阶段能源构成安全性的稳定提高。

要知道,中国此前需要准备大量美元从美国进口LNG天然气,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去美元化的进程。

而在推动天然气贸易本币结算后,中国方面能得到的战略利好与俄罗斯类似,也同样增加了本国外汇储备的灵活性。

此外,人民币结算还可以减少美元汇率给我国造成的贸易影响,通过绑定俄罗斯这样的大宗商品卖家,能够独立于美元体系之外,对中国的各类出口商品价格起到一个锚定作用,这是很关键的。

第一,天然气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拼上了中俄能源本币化贸易的最后一块拼图。随着中俄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在石油、煤炭贸易中使用的人民币比例也将持续上升,其背后的国际战略影响是由点及面,层层铺开的。

可以预见的是,今后中国在与某些和俄罗斯同样有着能源贸易往来的国家进行交易时,更容易去普及人民币结算方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南亚方向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就更愿意向俄罗斯支付人民币而非美元。

假如将来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成形了,欧亚版块迈入欧亚一体化的新阶段,那么凭借中俄的深度绑定和中国的地缘综合影响,欧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储备人民币外汇,这就叫水到渠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先入为主的意识和准备。

第二,提高中国能源衍生品的出口能力。随着中俄在天然气,石油,煤炭领域的本币结算推进,俄罗斯对中国的能源输入规模也会快速增加。

在这些出口项目中,天然气和煤炭可以直接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而石油可以作为额外衍生品原料进行二次加工并对外出口。诸如溶剂、润滑剂、石蜡、沥青、石油焦等工业物品,都是从石油里面直接提炼出来的。

虽然美西方限制了俄罗斯石油封顶价格,也禁止其进行海运。但石油衍生品的销售和运输却是他们完全禁止不了,因为这东西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各国的提炼成本,而且根本检查不出来原料产地究竟在哪儿。

纵观俄能源的主要买家,印度那边走的是海运,这就绕不开西方制裁,极大限制了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的规模。而且印度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不具备大规模提炼俄罗斯原油的能力,所以印度这半年来都是倒买倒卖,几乎不会进行精加工。

环顾四周,基本就只有与俄罗斯接壤的中国,同时拥有管道运输俄罗斯石油并进行大规模工业提炼的能力了。“两桶油”这些年累积下来的大规模炼化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没想到吧,中国也会有出口能源衍生品的机会。

当然,随着俄罗斯制造业体系的一步步重建,他们自己也会需要用到大量能源衍生品。届时中国就可以扮演一个原料精加工的角色,把从俄罗斯进口的东西加工一遍再卖给俄罗斯,或者其它国家,这何尝不是又一个特定方向的产业升级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