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份江苏地区出现毒塑胶跑道事件,引发华东六省对校园塑胶跑道的调查,虽对氯化石蜡市场影响有限,但对市场人士敲响环保警钟。近期学校塑胶跑道质量问题再度引起社会广泛 要求各地教育部门立即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经过环保、质监等权威机构检验确认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塑胶跑道,要立即进行铲除,并妥善安排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二是利用暑假期间,邀请环保、质检等部门专业机构对近期新建的塑胶跑道进行一次检测和排查,并对其招标过程及相关合同进行审查,根据排查结果进行分类整改。三是立即叫停在建和拟建的塑胶跑道的继续施工,重新对其招标过程及相关合同进行审查,进一步明确质量与安全要求,在确保施工质量万无一失的基础上方可继续施工。
此次塑胶跑道事件对氯化石蜡市场影响如何,氯化石蜡行业发展前景是否可期?现卓创资讯将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目前来看,塑胶跑道事件对氯化石蜡行业整体影响仍有限,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塑胶跑道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检测结果缺乏依据。无论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还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于塑胶跑道的某些疑似毒性成分,均没有明确规定。
第二,塑胶跑道原材料众多,很难说变“毒”是氯化石蜡惹得祸。据相关资料显示,毒塑胶跑道的主原料为橡胶垃圾,一些厂商为了压低成本,用废轮胎、废电缆,以及说不清来源和品种的橡胶垃圾作为原料,施工时加多少胶水“全凭感觉”,虽然还不能断定这些工业废料就是“毒原料”,但劣质材料的使用,无疑增加了跑道变“毒”的可能性。
第三,在下游橡塑制品中,塑胶跑道约占氯化石蜡市场需求的7%-8%,且近年,其占比存在逐渐减少的趋势。
虽塑胶跑道事件对氯化石蜡行业影响有限,但环保对氯化石蜡的影响持续存在,长链氯化石蜡再度被提上日程,氯化石蜡出口存在难度,受上游原料液体石蜡的限制,国内氯化石蜡均为短链氯化石蜡,不符合欧盟相关法规,故氯化石蜡主要出口到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且出口量较小。改变国内氯化石蜡出口市场困境,只能短链氯化石蜡变长链氯化石蜡,但目前来看,上游原料液体石蜡碳原子数增多存在难度。
除此之类,氯化石蜡行业还面临两大困境:
第一,产能过剩,年氯化石蜡产能为.4万吨,产量为90万吨,平均开工率仅为44.03%。今年上半年氯化石蜡开工负荷仍不好,月度平均开工率在30%-57%。产能过剩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市场竞争激烈,让利销售现象不断,氯化石蜡盈利空间持续不高。
第二,行业生产企业多,平均规模偏小,且产品较为单一。氯化石蜡企业平均规模不足2万吨,80%以上为52#氯化石蜡,42#和阻燃性较好的70#氯化石蜡占比较小,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盈利空间持续不大,产品结构风险较大。
可以说,氯化石蜡躲得过塑胶跑道事件,但躲不过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近两年国内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例如,去年上海质监曾发布婴幼儿塑料浴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指出塑料浴盆存短链氯化石蜡风险,短链氯化石蜡非长久之计,建议在条件允许下,液体石蜡和氯化石蜡行业共同致力于长链氯化石蜡的生产研究。
版权声明如欲转载本文章,请注明内容来源于卓创资讯
『卓创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