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由于存在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经常被人戏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许多家长和学生在初次接触化学时也常常会想当然地认为,化学是纯记忆学科,只要多花时间死记硬背,在考试中就一定可以获得高分。
更遗憾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很多老师也把督促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记忆作为首要任务,使得学生也错误地认为死记硬背是学习化学的不二法门,没有认清化学学习的本质,导致自己走入了化学学习的误区。
诚然,由于中考化学总分较少而且难度相对较低,通过对知识的强记和模式化的习题训练确实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却错过了建立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最佳时期,为后续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蒙上了一层阴影。鉴于上述初中化学学习中存在的误区,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初学者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学习的驱动力。
化学是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乃至自己体内,无时无刻不再发生着化学变化,产生了很多有趣的现象,而我们对这些现象的原理却知之甚少。学习化学知识既可以让我们透过有趣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也可以了解到很多生活中的有益知识,帮助我们更健康精致的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这会提高我们的求知欲,促使我们通过学习去了解这些事物,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2、重视实验,细节决定成败。
化学是实验学科,重视实验才能学好化学。但许多学校因为条件原因以及应试的要求,并没有重视实验,忽视了实验教学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化学实验五彩缤纷现象绚丽,最能吸引初学者的注意,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这个全新科目的学习特点。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也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要求,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了实验的成败,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我们也可以获得更多教材上没有提及的有关实验的信息。而这种通过细节观察而获取的知识,更真实而具象化,是单纯的书面信息所无法取代的。
例如,我们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当把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时,我们看到了很多黑烟,就可以推测出可燃物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不完全会冒黑烟这个信息。同时蜡烛燃烧时石蜡蒸气燃烧形成火焰而黑烟也就是炭黑仍有剩余,这就说明炭黑在氧气不充足时不易燃烧着火点可能较高,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很多可燃物在不完全燃烧时剩下的黑色物质应该是和黑烟一样的炭黑。而这些推论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燃烧相关简答题时不至于无从下手,经过思考后给出正确的分析。
3、准确深刻的理解基本概念,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牢固。
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基本概念,如果没有深刻理解,似是而非,就会形成很多错误的认识。比如对于催化剂,常有同学错误地认为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单质,错误地认为只要是同种元素组成就可以。
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看似简单,其实很多同学对于反应前后元素守恒这一概念并没有深刻理解,所以在做计算题时很难想到用反应物中的含氧量减去以气体形式离去的生成物中的含氧量就是其他剩余物(无论剩余物的组成多么复杂)中的含氧量这么一个简单问题。
最后,再举一个相对原子质量的例子,很多学生虽然在完成计算题时会用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但是对于为什么设定出这样一个概念根本不清楚,导致对于推测化学式组成的试题就很头痛。由于不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其实就是把一个数值过小不好表达的原子的真实质量的数值放大若干倍而得到的代替品,那么对于不同元素的真实质量除以其相对原子质量的比值就是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这一计算公式(总质量除以一个原子的质量不就是原子个数吗,其实这能算公式吗?)就总是记不住,不会运用。所以很多易错的试题,往往不是因为难度有多大,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得不够准确造成的。
4、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模式。
化学成绩优劣的分水岭是实验题,大多数同学成绩较低不是因为基础知识记不住,而是因为对实验题实在没有思路。什么是化学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学习化学的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有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做实验前,我们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反复在脑海里推演有没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映射到试题中就是防止爆炸,防止玻璃仪器炸裂,注意尾气处理等。又比如我们在进行实验时会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