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曾经备受青睐的“黑色金子”
石油乃神奇能源,与在现代社会随行,人们对其早已不陌生,耳熟能详,街谈巷议,侃侃而谈,众说纷纭。石油备受人类青睐,利用历史悠久,号称“黑色金子”。
一、石油为何物?
石油,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这是社会的现实。
与煤炭一样,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石油也已经耳熟能详了,几乎没有哪个人还不知道在世界上还有石油这种“奇妙”的能源。
对于石油,人人都可以说谈一谈,说一说,基本上是街谈巷议,侃侃而谈,众说纷纭,连居住遥远、偏僻的乡村老大妈也可以与人闲聊上几句。
石油是化石燃料,是一种天然的黄色、褐色或黑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黏稠的可燃液体烃类混合物,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也有人讲其称为“黑色的金子”或“黑金”。
有此可见,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石油这种东西有多么“可贵”,地位有多么重要。
从狭义上来说,石油也称为“原油”,可以被加工成各种馏分或产品,比如液化石油气、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以及其他许多种衍生产品。
因此,从广义上来说,石油包括原油和上述油品及衍生产品。
有人说,石油是液态的化石能源,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应该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
石油至于以何种形态出现,主要取决于其作为碳氢化合物的分子式中的碳链的大小和碳元素的多寡,以及所处的温度和压力等。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一般密度为0.8-1.0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也很大(30-60℃),沸点范围为常温至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与水不相溶,但可以与水形成乳状液。
从化学成分来说,石油与煤炭、天然气一样,其成分主要是碳氢化合物
石油可以作为燃料,比如可以直接燃烧用来发电、取暖或做饭,或者被加工后成为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等等。
另外,石油也可以作为化学工业原料,比如可以加工成乙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塑料、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农药等等。
二、石油如何形成?
在大学期间,我曾经学过《石油地质学》这门课程,曾经对石油的历史有过浅显的认识和理解,但是直到今天,仍然还有许多悬念,许多疑惑,许多不解。
对于地球上如何形成石油,也就是成油机理如何,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但也是一个在科学上没有完全取得共识或结论的问题,不过基本形成了两种基本理论:“有机”形成学说和“无机”形成学说。
所谓有机和无机,属于化学领域的概念,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两大类物质:一是有机物质,就是由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产生,比如蛋白质、油脂、淀粉、纤维素、尿素等;二是无机物质,即无生命的物质,比如岩石、土壤、矿物和水等。
我不是一个地质学者,对于石油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的机理如何,根本就没有科学意义上的“话语权”。
但是,我知道目前在石油地质学界,石油的有机形成学说已经早已成为主流,并且被学术界广为接受,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有机形成学说,也叫生物沉积变油学说,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化石能源,属于生物沉淀而转化成为石油,且具有不可再生的性质。
根据有机形成学说,石油一般认为是由地层中的有机物质“油母质”,经过地温长时间的熬炼,一点一滴地生成而浮游于地层之中,由于浮力的作用,在水中每年缓慢地沿着地层或断层向上移动,直到由于不透油的封闭地层阻挡而停留下来并且越聚越多。
无机形成学说,也叫石化油学说,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古生物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且具有可再生的性质。
不过,在主流地质学家圈子中,石油的无机形成学说没有得到肯定,这种学说或理论尚未被广泛接受,基本上被学术界“边缘化”了,还没有形成“气候”。
三、人类使用石油历史悠久
尽管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石油的时间并不遥远,但是人类利用石油的历史可谓十分悠久,渊源很深。
不过直到如今,许多人对于石油如何生成、究竟是何人如此形象地把这一重要的能源称作“石油”却依然十分感兴趣。
我长期研究能源,尤其长期研究石油和天然气,当然对上述问题也依然存在浓厚的兴趣,难免有许多思考,许多想象,许多幻想、许多遐想,许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