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
云雀儿
来源
布谷听听(iBookgood)
开学日期终究还是如期而至了,各位家长们,你家的孩子还好吗?
一想到开学,有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呢?
有没有准备好,以饱满的状态进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之中呢?
其实孩子状态不足,家长也不必太担忧,毕竟连我们自己在年后都避免不了假期综合征呢,更别说假期更长,自制力更差,而且已经玩惯了、懒散惯了的孩子们。
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先带孩子们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找找学习的感觉。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就是steam教育了,我们一直说STEAM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所以,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和孩子一起动起手来,去解决提出的问题。
而且近几年,高考改革、政策风向,都强调了科创教育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创意科教也将被纳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中。STEAM教育已经从小众发展到了普及,在未来,它将成为培养孩子社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尽早为孩子培养STEAM精神。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8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也带来了8个解决问题的有趣小实验,和孩子一起动起手来,感受科学的魅力吧!
一、怎样能让水流得更快?
实验开始前,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把水从瓶里倒出,是直接把瓶子倒立流得快还是倒立的同时把瓶子摇起来流得快呢?还是两种都一样呢?
告诉孩子只用猜的肯定是不行,如果想知道答案,就要动手实验起来。
实验过程:
1.两个人同时拿好装满水的瓶子,一个人把瓶子倒立过来不动,另一个人倒立后把瓶子摇起来。
2.可以发现,摇晃后的水流速度明显提升。
实验原理:
在同等条件下,手摇瓶子水在瓶内产生晃动后,瓶外的空气也更容易进入瓶内,所以水流得更加快了。
可以带孩子这样玩:
1.和孩子一起多想想生活中的假设,然后用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帮孩子建立“实践出真知”的习惯。
2.看看家里有什么杂物可以用来做实验,收集起来以备需要时使用。
二、鸡蛋会漂起还是沉下去?
同样,我们还是先提出问题,这次的问题是:鸡蛋在水里会漂浮还是沉底,在盐水中呢?
不动动手试试,说出来的结果可不能让人信服!
实验过程:
1.准备一杯清水、一杯盐水和两个鸡蛋。
2.把鸡蛋分别放入,可以看到盐水中的鸡蛋飘起来了,而清水中的鸡蛋沉下去了。
实验原理:
由于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所以鸡蛋会浮在盐水的上面,沉在清水的底部。
可以带孩子这样玩:
1.可以试试鸡蛋在糖水中会不会浮起来,其它液体呢?
2.如果向盐水中加清水,盐水的密度改变,鸡蛋还会下沉吗?
三、“白纸黑字”就会可靠吗?
我们都喜欢说“白纸黑字”骗不了人,然而实际上,“白纸黑字”未必可靠。如果你遇到的是热敏纸,遇水后字迹会消退、用火烤字迹会消失、时间长了字迹也会变没。
热敏纸的应用其实很常见,像是电影票、超市购物小票都有用到,一起动手看看到底实际效果是怎样的吧。
实验过程:
1.准备一个加热设备,例如拉直头发用的直板夹。
2.在购物小票上加热,加热后的纸会变成黑色。
实验原理:
热敏纸的制造原理就是在优质的原纸上涂一层热敏涂料,热敏涂料遇热时在显影剂的作用下,染料会发生化学变化,从无色变为黑色或者其他颜色,在纸上就显示出需要的信息。
这也是为什么热敏纸遇热变黑的原因。热敏涂层在空气中氧化后会自然褪色,如果在阳光的照射下,褪色会更快。
可以带孩子这样玩:
1.找找看家里有没有几年前的小票,看看字迹有没有变化。
2.把小票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每日观察,看看多久字会消失。
四、蜡烛能不能沉入水底?
试一试就可以知道,蜡烛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把蜡烛放到水里,它总是浮在水面上,不会自动沉到水底。
但是你可以利用科学原理,在不直接触及蜡烛的情况下,设法让它“沉到”水底去。
实验过程:
1.先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水槽,在水槽里注入约三分之二容积的清水,将一段短而粗的蜡烛放入水中,蜡烛会漂浮在水面上。
2.再取一只透明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水面上的蜡烛,然后小心而缓慢地垂直向下压。随着杯子渐渐下降,杯内的水面也在降低,蜡烛也跟着往下沉。等到杯口碰到水槽底部时,蜡烛也几乎沉到槽底了。
实验原理:
这是依靠空气压力帮助而实现的。当杯口水平压到水面时,杯子里面的空气不会跑出来,所以水也挤不进去。当杯子继续下压,杯内空气的体积缩小,它的压强就增大,一直到杯口触及水槽底部。所以浮在水面上的蜡烛也就竖直下降,沉到水底。
可以带孩子这样玩:
1.这个实验也可以这样做:先将杯子横着浸没在水里,让杯内盛满水,把蜡烛塞进杯里,让杯子口朝下竖直,这时蜡烛位于倒置的杯子底部。拿住杯底,小心地将它平提出水面,只要不让杯口出水,大部分在水面以上的杯子里仍装满了水,而蜡烛则会“高高在上”。
2.试试和孩子一起分析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五、不用火点,蜡烛也能燃烧起来吗?
都知道蜡烛要火焰贴上去才能点燃,可今天我们就要挑战一点不一样的,和火焰保持距离,蜡烛能否被点燃呢?
一起来见证神奇的一刻吧!
实验过程:
1.把蜡烛点燃后熄灭,可以看到熄灭后会产生一些白烟。
2.把火焰靠近白烟,蜡烛就会自己燃烧起来啦。
实验原理:
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成的石蜡小颗粒形成的,石蜡为可燃物,所以用火柴去点燃,会使蜡烛重新燃烧。
可以带孩子这样玩:
1.和孩子一起想想怎么证明白烟就是石蜡形成的呢?可取一片洁净的玻璃片,放在白烟的上方试试。
2.让孩子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可燃物,哪些具有危险需要防范。
六、易拉罐能斜着立起来吗?
我们在电视节目中,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奇葩挑战,如果让我们挑战我们可能觉得根本就做不来,不过今天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把易拉罐斜着立住。
把这个方法教给孩子,让孩子在朋友面前炫耀起来吧。
实验过程:
1.首先可以尝试一下,直接把易拉罐斜立住,实践后可以发现几乎是做不到的。
2.在罐内加入三分之一的水,很容易就可以斜立住,就如同不倒翁一样。
实验原理:
物体保持平衡的关键是重心。易拉罐空着的时候,重心比较高,很难保持平衡,倒入三分之一的水后,易拉罐的重心就转移到了下面,就能很轻易的斜着站在桌子上了。
可以带孩子这样玩:
1.观察一下生活中溜冰滑雪的运动员,想想为什么他们会把腰和膝盖弯得很低。
2.试试能不能用多个加了水的易拉罐搭积木,看看孩子能不能拼出有趣的画面来。
七、隐形术真的存在吗?
看过《哈利·波特》的孩子们,想必还记得电影中的“隐形斗篷”吧,它让哈利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如虎添翼!
看了这些剧情,孩子可能就会好奇,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能隐身的东西吗?一起来探究下神奇的隐形魔法吧。
实验过程:
1.将水和油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将玻璃棒放入装有水的烧杯,发现玻璃棒没入水面的部分清晰可见。
2.在油中放入玻璃棒进行比较观察,发现没入油面以下的玻璃棒居然隐形了!
实验原理:
首先要给大家科普一下,光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介质中的速度之比是折射率,水的折射率为1.3,玻璃的折射率为1.5。
因此,玻璃棒在空气和水的界面处会看上去弯折,而油的折射率也是1.5,和玻璃十分相近,因此光在玻璃棒和油的界面不发生反射和折射,显得浑然一体。于是就出现了玻璃棒在油中隐形的奇观。
可以带孩子这样玩:
1.把玻璃棒换成筷子或是其他的东西试试,看看折射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如果在其他液体中,又会呈现出怎样的效果呢?
八、气球落在钉子上会怎么样?
气球是个脆弱的东西,受一点小伤就会立刻消失殆尽,如果气球被一颗钉子扎到,那肯定是“嘭”的一声憋下去。
都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钉子就能有这么大的杀伤力,那一片钉子会把气球“折磨”成什么样呢?
实验过程:
1.把气球放在一颗钉子上看看,是否会立即爆破。把气球放在一层钉子上,你会发现气球根本毫发无伤。
2.在气球没有充的太满的情况下,还可以往里面再压一下,这时就算再施加给气球压力也不能够扎破。
实验原理:
当气球单独放在铁钉上的时候,受力很均匀所以很容易被扎破。但是当气球放在一排排铁钉上的时候,每个铁钉都受一点力,增大受力面积,减少了压强。
可以带孩子这样玩:
1.要提醒孩子,虽然气球没事但不代表人就会没事,切记分清,规避危险。
2.一起试着写一份实验报告,把我们在这次实验中收获的知识和经验记录下来。
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STEAM教育已经不仅仅代表孩子感兴趣的一项课程了,它也决定着孩子在未来社会的主流竞争力。
就连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在自主招生中也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