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不定时?就会停电?
都年了,为啥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还这么可怜!
其实并不是如此,有的时候,如果发电侧出现了很多不可控的问题,导致系统频率的快速下降,触发继电保护设定,从电网断连,产生大范围的停电。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鸭老师的一些朋友在商量囤些蜡烛,说是多买点蜡烛,就不必等待炬火,也不必畏惧停电。
也难怪,伴随着“东北限电”、“烛光里的东北”这些话题在社交平台发酵,蜡烛这个略显远古的名词又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
这不,就有报道,持续停电3天之后,东北的部分商铺只能点蜡烛营业。
说起这蜡烛,鸭老师的记忆仿佛还停留在5毛钱一根的“远古时代”。后来,电力供应充足,蜡烛也就逐渐淡出了视野。
但事实上,还真不是这样。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年底,中国各种蜡烛及相似品的进口量仅为0.14万吨,出口量达到了31.75万吨。甚至于,中国的蜡烛出口总量占到了世界市场的70%。
或许也是忌惮于巨大的贸易逆差,从年9月30号开始,美国商务部就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石蜡蜡烛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之后,美国又先后进行了4次日落复审,决定延长征税期限。
咱先不论和美国之间围绕蜡烛上演的“爱恨情仇”。但鸭老师觉得,产业升级,或许是解决一切争端的关键。
在蜡烛行业内部有一种现象:一般来说,低端蜡烛由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的制造商出口到发达国家;然后,发达国家为其赋予附加值,实现价格和规格的双重升级。典型的“靠原材料、人力挣钱”和“靠技术、故事挣钱”的差距。
而近些年,在我国刮起的“靠技术、故事挣钱”的蜡烛风莫过于香薰蜡烛。
年的时候,国际香氛品牌祖·玛珑和蒂普提克进入中国。随后,国产品牌气味图书馆、野兽派、名创优品先后入局,争夺市场。但事实上,我国香薰蜡烛的消费一直比较小众,价格是首要原因。
以蒂普提克为例,一款70g的香薰蜡烛售价在到元,能燃烧30个小时,对于普通人来说,总感觉在烧钱,烧完就没了。按理说,贵的咱买不起,便宜的总行了吧。但登陆电商平台,搜索“香薰蜡烛”四个字,不少宣称10块钱包邮的,这妥妥的价格差距,难怪不少人会嘀咕,“不知道闻了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除了价格之外,另一个限制香薰蜡烛在我国发展的因素莫过于使用习惯。再究其原因,则是因为缺乏好的产品来培育市场和习惯。
要鸭老师说,这次的大规模拉闸限电,对于蜡烛产业来说,或许是一个契机。按照吉林市某水务公司的说法,不定时、不定期、无计划、无通知停电限电的情况将持续到年3月,这又将产生多少蜡烛需求。
刚需过后,如何打造产品,走出低端消费的陷阱,或许是随之而来的下一个课题。您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