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蜡 >> 石蜡介绍 >> 正文 >> 正文

巧法用墨妙自天成

来源:石蜡 时间:2025/2/18

――浅析中国画中肌理特技法――

(文/漆军艺)

中国画随着创新和时代的进步,不断革新发展,并逐步沉淀。传统笔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画家们不断追求探索创新,一边从传统中国画中汲取精华,一边从西方绘画中寻找灵感。当下肌理技法的使用和创新成为表现画面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其运用手法不断在绘画实践中走向成熟,成为画家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肌理,即组织纹理,是指由艺术作品制作时所使用的特定的物质材料与相应的处理手法而造成的画面细部的组织纹理。肌理效果作为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形式,往往能在作品创作中造就许多不同于传统绘画观念的新风貌。例如在中国画中,肌理主要表规为用水墨、毛笔与生宣纸时所产生的各种笔痕、墨迹的细微变化。在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下,作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毛笔早已不再是唯一的绘画工具。各种工艺技法也已愈来愈广泛地被艺术家所采用,从而创造了许多传统笔法之外的新肌理。清代方熏在《山静居画论》有讲:“画云人皆知烘熳为之,勾勒为之,份渲为之而已。古人有不着笔处,空濛叆叇蓬勃为之妙也”。虽然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关于肌理制作在国画中的记录,但事实上在中国传统绘画里并没有“肌理”这个概念。那时候人们最看重笔墨,肌理制作这等“微末之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直到时代不断变迁,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开始自我反思中国画某些方面上表现力的不足,对画面的审美感要求越来越挑剔、越来越竞相发展的格局下,肌理制作才作为画面表现的一种手段和载体,因此,近年来,肌理这一新语汇已经被我国美术界广泛使用了。

肌理的制作;

揉纸法;

宣纸在未画之前,用手把纸团起来,把宣纸捏皱,然后铺在桌案上,宣纸经过团皱之后就有很多细小的皱纹,用手略平整一下,也可以竖着折、横着折、从中间折、局部折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折好后用大笔熏墨、色侧峰用笔,因为有小皱纹,所以画的线条不均匀,用侧锋画另有一种效果,浑厚凝重。表现粗糙的树干、岩石等效果好。把宣纸用手团成团再展开,纸上会出现一些褶皱。平铺在案子上。用笔侧锋画出团纸后纸皱的效果。干后把纸喷湿皱褶展开。

皱纸:

勾好白描稿后,用喷壶把画稿稍微打湿,水不要太多,然后把画稿慢慢攥在一起轻轻揉搓,再展开扶平,用大白云笔蘸事先准备好的颜色(颜色略重),在画稿的背面皴擦点染,使颜色渗透,画稿正面产生碎瓷般斑驳的效果。

冲染法:

冲染法也称撞染法,积水积色法。积水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清水。积色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颜色,一般是点入石色。这两种办法最好先把画纸裱在画板上再进行。

涂蜡:

特技的一种。在未画或画到中间过程时,在画面上不规则地涂抹上一些石蜡,使画面产生局部不挂色的班驳效果。此法也可表现下雨时的效果。

挖补法:

有时一幅画部分画坏,可用挖补法补救。挖生纸可先用净水笔把不要的部分圈出,趁湿用手撕去,把毛边理顺,用另一支净笔从反面刷挖补注意不要使用不同型号的纸,因为不同型号纸的性能与纸样纹络都不相同,硬拼在一起,效果很坏。装裱时会更不好办。

控制法:

这是指对生纸某些效果的控制而说的。例如在在生纸上作水墨画,某些效果往往要求水头大些,但水分大了,又容易扩散得过火,不能如愿。为了使效果适可而止,可先让它扩散,到满意时再用吸水纸复在水墨扩散处,轻轻一摁,即可将多余水分吸走。也有人喜欢用平底热水碗或电烙子代替吸水纸,效果也非常好。

撒矾水:

在生纸上作画,有时要表现雨、雪以及灯光、月亮等效果,可在需要作效果的地方撒上(或涂或将矾水调入颜色中)矾水,等+后(或趁湿),再用笔点画或渲染,因为有矾的地方吸墨能力差,自然显出雨、雪以及月亮等效果来。有时也可不用矾水,直接用清水或淡色水处理也可以,不过不如撒矾水的效果强烈而已。

反衬法:

国画用纸较薄。所以有些颜色不一定都设在正面,也可以从背面来染,这叫“反衬法”。如画勾染竹子,可在正面染草绿,不上石绿或少染石绿,而把大部分石绿涂在反面,这样设色好处在于不伤笔墨,又可保护颜色(特别是石色)不脱。此外背后反衬的颜色看起来较柔和没有火气。经常反衬的颜色有白粉、石绿、石青、朱砂等,反衬色也要灵活运用,不可平涂,可以有浓有淡,也可以与正面的色相不同。如画葡萄,正面染紫,反衬些蓝也可以。总之要从效果出发,不必泥於成法。以上所说反衬法,多是施於薄的熟纸熟绢。至於生纸,因为透颜色,可正面着色(多么薄的颜色都会伤墨),为了不伤墨,也可在反面着色。

湿画法:

湿画法是指先把纸刷湿,或部分刷湿,趁湿或潮干时开始画,其效果调子湿润、含蓄。生熟纸均可用湿画法,根据效果的需要,有时也可干、湿结合。如蓝孔雀膀头的斑纹(赭地灰黑横斑),就可以先染赭色,趁湿画灰色横斑,色墨碰在一起,轮廓柔和,真实生动。画虎纹、豹斑也可用此种方法。湿画法如灵活运用在熟纸上,可以作出生纸滃散的效果。湿画法要从效果出发,不要滥用。因为湿画法用得太多,就会使作品“润而不苍”,显得“太肉了”

撒盐法

把盐粒撒在所作画面上,利用盐粒渗化出现一些肌理。画时应把明胶水加入墨和颜色中,否则效果不明显;尤其表现鸟兽皮毛质感更需色、墨、胶的调和。.小鸡用特殊技法画效果很好,很容易出现绒毛的感觉。用中白云笔蘸胶水调制好的灰色,再用笔尖蘸浓墨在调色盘中压几下,让墨和胶水之间融合一下,在宣纸上先点上头,再接着点出背和两个小翅膀。用另一支白云笔蘸调胶水的灰色,把色降到黑灰色,画小鸡的腹部。

如果画同一色小鸡可以同时画几只一次完成,追求形态各异用笔用色和谐中求变化,这样画起来利于全局统一,动态各异更有意趣。画完后统一撒上细盐粒,均匀洒满小鸡全身。看到出现绒毛的效果后就用排刷把盐粒扫在一张纸上,可以再用。使用撒盐法时,画面不宜太干太湿,没有太多水分时,撒上盐效果最好。撒盐后宣纸上出现特殊的效果,未干时扫掉画面上没化完的盐粒,否则扫晚了会干在画面上。夏天潮湿的地方盐会融化在画面上太多,从而破坏画面的效果。达到理想肌理效果后,马上使用电吹风吹干,这样才会把特殊效果保持下来。装裱时应把盐吸出来,不然阴天会返潮。

水冲法

用清水冲墨或冲色的过程。在画过的树枝、花草、山石等未干时用清水冲洗,如果在原有线条的中间使用清水,墨色就向两边渗化,画面上的枝条就会中间淡留有笔痕外有渗化的特殊效果。如果用清水笔点或滴洒在话的未干画面上,就会出现斑纹的特殊效果。如果画衬景,可以把大面积的未干的画面用清水洒上去,提起宣纸向下渗化水往下流,出现所需要的特殊效果就平放吹干,用毛笔蘸胶水加墨画荷叶或树干。在未干时用毛笔蘸清水用手弹在大面积用墨的荷叶或树干上。过一分钟后就会出现冲淡的圆形斑纹,给画面一种丰富和透气的感觉。为了留住要求的效果,可用宣纸压在画面上吸一下水分。干后就看到了洒滴清水的特殊效果。画面要求向一面渗化时,可以在未干时再另一方面用清水笔画,就向另一方面渗化,达到所要求的特殊效果为止。

弹洗清洁精法

使用洗洁精做特殊效果,是在创作中偶得之法,尤其是表现冬天的背景有独特的效果。调出冰雪的灰色,用大笔或刷子有轻有重地画冰雪背景,需要亮的加清水,需要暗的加墨。把背景刷完后,就用盘子调一点洗洁精,用硬毫或小刷子蘸洗洁精洒在未干的背景上,加些清水弹洒过几秒钟就会出现一些痕迹,这些斑痕就是冰雪融化的效果,表现初春的雪景效果很好。用淡墨画冬天下雪时的灰调子。未干时弹加少量水的洗洁精,用笔毛和刷子都可以,用笔向宣纸上甩也行,要求效果均匀。达到效果后可用宣纸把纸上的水分吸干,或者用吹风机吹干。根据作者作画的习惯和需要,干后可以再画花或鸟。也可以先画好主题再作背景。

弹矾用矾法

古人画雪已早就使用弹矾画雪的办法,目前,使用矾的办法又有发展。画前先用杯子浸好白矾水,用笔或刷子弹在宣纸上后再画就能出现白点,画雪可用此法。画树时树干用淡墨皴出来,肌理更丰富有质感。利用矾在宣纸上的效果可用来画雨丝,可画苔点,在画面上需留轮廓的部分,可以用矾水笔勾,烘染时就不能渗化过去。

画雪

把浸好的矾水用笔或刷子弹在纸上,根据需要弹多弹少点的大小。干后再着色或墨,就出现了斑纹,表现冬天的雪比较好。

画雨丝,

用硬毫笔蘸调好的矾水,在宣纸上斜画,雨丝的疏密根据画面需要而定。.在干后用刷子或大笔蘸墨和雨丝的倾斜方向一样画底色,有些浓淡变化。

弹粉法

在实践中,小幅作品手弹笔头出的效果就很好,但大幅作品中需要用刷子或者油画笔蘸白广告色,用笔杆弹加上用笔甩为宜。白粉的浓淡干湿要注意,墨重的地方多弹一些,这样雪的感觉比较明显,画面雪的表现就强烈。画面干了弹粉不一样,湿画面弹粉后画面会出现一些变化,把白渗化后有一种运动感,风雨交加之势,表现雪景有一种特殊的效果。.用笔蘸白色或白广告色都可以,加少许水调好,用手弹在画面上。为使弹粉点的大小变化,弹和甩结合使用,把大小不同的粉点滴洒在画面上。弹粉点的大小和密度,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弹粉法在工笔和写意画中都有用途,主要表现下雪朦胧和在花头上,弹些黄粉也好看。

洗衣粉刷纸法

使用洗衣粉浸水调匀,用刷子蘸洗衣粉水刷在宣纸上,等纸干后,在上面作画,未干时也可以作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洗衣粉刷纸后,对纸有些侵害,裱画时易跑墨,但它所出现的特殊效果时用笔画不出来的。用浸好的洗衣粉水刷在宣纸上。未干时可以用墨笔画下雨、下雪或朦胧的图案。自然渗化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有趣味的景象。干后可以用其它技法再创作。

豆浆喷洒法,豆浆喷洒在宣纸上会出现斑纹。制造半生不熟的纸用豆浆刷一遍即可。.先把豆浆喷洒在宣纸上。用墨在喷洒豆浆的宣纸上画荷叶。显现出斑纹后,用宣纸把画中的水分吸干。

纸团蘸墨法

作画时,可以用纸团蘸墨的特殊技法创作。

把纸揉纸成团,牛皮纸比较适合,在盘中蘸墨可以画的生动自然。在花鸟创作中,作地面或做山石皴法都适用。把墨倒在盘中,用纸团蘸墨。在宣纸上皴点擦画,追求山石草地效果。用另一个纸团皴点淡墨,增加厚度和层次。在皴好的宣纸上画小鸟和背景。

晕结腐蚀法

一盆水约一两洗衣粉。用适当浓度的洗衣粉刷一遍,干后用墨色画出物象,稍停用水洒点于墨上,即出现斑点;再用水喷国画牡丹,将纸竖起字画,在一个方向斑点晕化,就会出现冰凌、冰雪等效果。最后用热风机固定即可。先画物象,再淋、点、喷、冲洗衣粉溶液,提起画作,倾斜导引。

洗衣粉泡落墨法:

把洗衣粉在容器中加水搅拌中国国画国画牡丹,使之成为稠密泡沫状,捧到画纸上(生熟均可),然后滴上墨色,待其自然阴干,即可出现网状泡沫肌理效果。画纸放在画毡上无干扰泡落墨法,画纸放在玻璃等硬板上泡落墨法。 

毛绒感:用小笔触有规律地点成一片或在铺好颜色的地方使用小笔杆、硬木棍等点出绒毛状。传统方法中有使用木屑、沙粒等物的,具体作法:将胶液涂于所需部位,胶面上撒上筛选后干净的木屑,待胶与木屑粘合后,清除多余木屑(竖起画框,在背面轻拍),干透之后为防止木屑吸油,要在表面喷一层胶液。草丛的肌理:可以用小笔勾画。大面积的草地常采用干拖法,即用大笔蘸浓厚的颜色拖刷,颜色干后再拖,反复进行直到产生厚重的草地效果,可使用画刀、扇形笔等辅助工具。传统表现方法是用白颜料加快干油在底层上搓出草的肌理,干后罩色,为使色层丰富可再用小笔勾画。使用丙烯材料做肌理需要在表面喷胶后再着色。美国画家怀斯利用稍挤干的蘸满水彩色的粗糙画笔画枯草或毛皮的底层。

中国画艺术肌理是从自然肌理中提炼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肌理制作的过程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时候,个性化的肌理甚至会成为一个画家的代表符号。正是这些难以预测的、偶发的效果使画面产生了与众不同的张力和趣味。再通过画家的精心组织,就会形成新的艺术语言,展现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画面美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