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是指雕刻蜡型、涂壳制范、脱蜡、烧烤型壳、化铜浇铸、清砂、打磨、抛光一条龙的生产工序?
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源自清朝光绪年间,传承于灵寿县青廉村王三妮家,祖辈早先挑担走街串巷,生火打铸铜壶、铜盘、铜勺、铜鞋拔子、铜烟锅、铜铺手、铜蜡台之类器物,后来不断发展,技艺日臻成熟。
古老的工艺是用胶泥制模、用沙土制范,该项目沿用了战国时期古中山国的青铜铸造方法,制模、范用的是村北特有的慈河水淤积而成的淤泥土。
第四代传人王三妮,自幼随父和泥打型学铸造铜器,并把父亲传授的各种技术工艺铭记于心,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推陈出新。
如今,该项目采用石蜡造型制模,用玻璃胶水、石英粉、石英砂制壳作范。具体程序是用石蜡雕成模型,再用玻璃胶水加石英粉调成粥样糨糊刷在雕好的模型上,再涂撒上石英砂,经过硬化?晾干后再涂玻璃胶水再撒石英砂,像这样反复数次,模型里外就形成一层厚壳,拨出倒口将壳内的石蜡蒸出,这时壳内的蜡型就变成了空间,再将空壳装入窑内烧至度左右,出窑后将化好的铜液倒入型腔内,待冷却后再把型壳砸掉,石蜡型即变成了铜器,再进行清砂、打磨、抛光,就成为一件光亮的青铜器了,这也是家传的传统技法之一。
年,王三妮铸造的鼎、壶、兽青铜器参加了河北省首届民间博览会并荣获三等奖。年王三妮铸造的“告别田赋”鼎,记录了广大老百姓对国家免除农业税的喜悦之情,轰动全国,现在此鼎收藏于中国农业博物馆。
年,王三妮利用古老工艺和新工艺相结合的方法,铸出了重两吨?高两米的“中华尊”,年又铸成“五千年文明尊”。年灵寿县建成青铜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平方米,馆藏展品多件,游客接待量逐年增加。
青铜器在古代称之为“吉金”,寓有“子子孙孙永宝享用”的含义。它可记载国家重大事件,耐腐蚀、好保存,保存期多达几千年。每一件精美的青铜器都有很高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代表着一个时代,述说着一个故事,这就是青铜工艺的魅力所在。
石家庄文旅之声发布
欢迎转发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获得授权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欢迎投稿:sjzwhgzh
sina.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