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蜡 >> 石蜡介绍 >> 正文 >> 正文

初中物理中考探究性实验方法总结性练习

来源:石蜡 时间:2022/9/19
北京哪家医院痤疮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01热点归纳

02典例精析

典例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焦距是______cm。

(2)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_______。

(1)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而该光斑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焦距是41.0cm-30.0cm=11.0cm。(2)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题图中物距小于像距,而光屏上成的是实像,所以这个像应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典型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

(1)会聚 11.0 (2)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典例2 (山东威海)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___。

(2)由图乙可知,________(选填“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为__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增大,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3)加热1min,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____(选填“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1)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A、B受热均匀。(2)由题图乙中A图线可知,它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说明A是晶体,即A是冰,此过程中它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故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由于分子间距增大,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增大;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当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最终不会沸腾。(3)加热1min,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石蜡升温慢,说明质量相同的石蜡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根据公式Q吸=cmΔt可知,石蜡的比热容大,冰的比热容小。

(1)使A、B受热均匀

(2)A 固液共存态 分子势能 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 (3)石蜡

典例3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小强选用了4Ω、8Ω、10Ω、20Ω四个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为3V。

(1)请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实物图乙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示数在变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排除电路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选用4Ω的电阻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记为_________A;以后每更换一个阻值更大的电阻后,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同时记下对应的电流值。

(1)滑动变阻器要按“一上一下”串联接入电路,只需将滑动变阻器上面任一接线柱与电阻R0的右接线柱连接即可;电压表要与电阻R0并联,由于电源电压恒为3V,故电压表选择的量程为0~3V,只需将电压表的“3”接线柱与电阻R0的右接线柱连接即可。

(2)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示数在变大,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电路短路,即R0短路。

(3)由题图丙可知,电流表选择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0A;由欧姆定律可得,R0两端的电压U0=IR0=0.50A×4Ω=2V,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应保持2V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

又因为电源电压恒为3V,所以每更换一个阻值更大的电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也应增大,故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同时记下对应的电流值。

(1)如图所示

(2)R0短路(3)0.50 B 2V

03针对性拓展训练

1.(湖北荆州)小金在实验室做测量电阻实验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用来测量接入1、2两点间导体的电阻,已知电源电压为6V。

(1)用导线连接1、2两点,电流表示数刚好达到最大测量值,则电阻R为_______Ω。

(2)把待测电阻Rx接入1、2两点之间,此时电流表读数为0.2A,则Rx的阻值是________Ω。

(3)小金实验时,发现电流表损坏,于是找来另外一块表盘模糊不清但其他均完好的电流表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先将电阻R1接在1、2两点之间,再将阻值为30Ω的电阻R2并联在R1两端,前后两次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之比为20∶21,则R1=_______Ω。

(1)10(2)20(3)5

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物体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并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乙中物体未放入前溢水杯装满水,物体浸没后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丁所示。

(1)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_两图;该小组同学通过比较F1和________的大小,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产生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_N,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1)甲、丙F2物体接触容器底部,受到支持力(2)0.51.2×

个初中生必须做的实验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年版)》列出了20个初中生必须做的实验项目: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停表测量运动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测量在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探究通电螺线管产生外部磁场的特点

1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