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金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化学工程专家。研究领域为化学反应工程、流态化技术等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开发。先后获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学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华工程科技奖等。获技术专利30余项。
近年来重点研究方向为生态工业工程和循环经济,主持和指导多项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的工业生态园区和循环经济规划建设,积极推动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工程科学的学科基础建设。
年已经过半。种种迹象表明,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成绩好于预期。但是,下半年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复杂。
在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后疫情时代,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做怎样的调整?近年来热度不减的煤化工是不是应该降降温?未来化石燃料的出路又在哪里?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致力于推进化学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
变字当头
中国石油石化:金院士,您好!根据您的判断,新冠肺炎疫情给石油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数?
金涌:变数主要来自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大环境。
当前,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各国间经济实力、军事能力以及科研、创新等方面的软实力对比发生诸多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正经历大调整,引发反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影响深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更加剧了变局矛盾。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今年4月3日的《华尔街日报》刊登署名文章,振聋发聩地发出“世界将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永远改变”的警示。
近年来,外贸对中国GDP的贡献率日益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国际局势更加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国内、国外循环并举的发展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在当下关键时间节点上,近段时间,从企业家座谈会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国正在谋划的是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这种发展战略的变化,意味着后疫情时代,我们要在本土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率先复苏的基础上,乘势而上更好发挥国内产业门类齐全、市场潜力广阔的优势,稳住企业和就业基本盘,降低外部冲击带来的压力。
中国石油石化: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石化产业需要进行怎样的调整?
金涌:我国石化产业产值占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首先表现在外贸逆差大。年,我国外贸逆差达亿美元。其次表现在效益下滑。年,我国石油和化工全行业总获利润.7亿元,同比下降了14.9%,仅占全国总工业利润的10.8%。再次表现在高端产品、技术缺失。我国高强、高耐热、高超纯、超细、高耐磨、超导等高端制造业的化工材料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量依赖进口。
在世界大变局和我国新的发展格局下,尤其是中美摩擦不断升级的情况下,石化产业要积极研究这些新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满足和刺激国内石化产品的需求上,同时把握好外贸的节奏。
煤化工热
中国石油石化:煤化工是近年来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热点。您怎么看煤化工热?
金涌:中国的资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其中,煤炭资源储量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11.6%,而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只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4%、1.2%。按照近几年中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产量计算,煤炭可开采与使用的年限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
煤的主要利用方式,一是作为燃料燃烧,二是作为原料生产各种化工产品。煤作为燃料使用会产生并排放大量CO2、SO2和NOX等污染气体,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而随着煤化工技术的进步和装置大型化、产业集约化,不仅能生产出高附加值化学品,减少生产这些产品对油气资源的消耗,还为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开辟了现实可行的路径,也有利于“三废”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因此,煤化工受到追捧有一定的必然性。
中国石油石化:后疫情时代是我国发展煤化工的好时机吗?
金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煤化工的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研究能力、催化剂、设备、放大技术、大厂运营经验等方面已处于世界煤化工高地。
但是,煤化工的投资金额、CO2排放量、耗水量均高于石油化工的事实不容回避。煤化工的投资约是同等产能的石油化工的8.75倍,耗水量是石油化工的13倍,CO2排放量是石油化工的3.5倍。煤化工的物耗也高。比如一些煤制烯烃企业设计值是4吨左右标煤产1吨聚丙烯,但有的企业产品的实际消耗至少高出这个标准的20%以上。
煤化工的利润也让人担忧。煤化工总体投入很大,但利润不高。煤制油需要油价在70美元/桶以上,煤制化学品需要油价在55美元/桶以上,煤制烯烃需要油价在45美元/桶以上,煤制乙二醇需要油价在55美元/桶以上,才能盈利。在油价处于美元/桶以上的高位时,煤化工的利润可观。但是,年由美国页岩油革命引发油价暴跌后,油价一直处于低位。年煤化工总利润25.7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油价再次暴跌,现在油价稍有恢复,但还没有冲破50美元/桶关口。目前的低油价更让煤化工的利润承压。
与油价下跌对应的是,煤价在上涨。年1-2月,大卡的动力煤每吨售价在~元。而今年,大卡动力煤每吨售价上涨到元以上。因此,今年煤制油、天然气、乙二醇、甲醇、醋酸全面亏损。宁夏宝丰的净利润下降了19.46%,包头神华的毛利润下降了79.7%。预计未来油价在40~65美元/桶波动,煤化工的盈利空间必然继续收窄。
即使刨除油价因素,煤化工自身的发展也有令人忧虑之处。近年来我国煤化工发展迅速。年,我国煤制油产能万吨,产量.5万吨;煤制烯烃产能万吨,产量.5万吨。到年,煤制油的产能就提升到了万吨,煤制烯烃的产能达到了万吨。煤制油的路线面临着我国柴油严重过剩的局面,制α-烯烃、高密度煤油、石蜡等特种产品相对市场空间受限;煤制烯烃相对油裂解法、烷烃裂解、煤制油来说并没有优势;煤制芳烃的成本问题不明朗,而且年芳烃的产能将达到万吨,也有可能过剩。
概括来说,我国发展煤化工有资源优势,有技术优势,但市场空间很小,大部分产品是饱和的状态。因此,我认为煤化工的定位应是储备技术,而不是替代技术、主流技术,未来发展要慎重。
理性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您认为我国的煤化工未来应该走怎样的发展路径?
金涌:我首先对发展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在内的煤制燃料路径持保留态度。
煤化工应该考虑到石油化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