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和蜡有着说不清的关系,上蜡和浸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艺。行内浸蜡也称为“煮蜡”,“炖蜡”。
需要和蜡打上交道的翡翠一般是分两种:
1、种水好、致密度高的,但因为雕刻过程造成损坏或者有些地方抛光不到位,需要上蜡来弥补这种带有缺陷的翡翠。还有种水没那么好也会通过上蜡能增加亮度,更好卖一些。
翡翠雕件上蜡2、种水不够好,致密度低的翡翠,需要通过浸蜡填充到翡翠的内部来达到改变质地,有时还要用酸洗增加内部空隙,让蜡更深入地填充进去。这种处理实质性地破坏翡翠内部结构,所以是市场常见B货翡翠的处理方法。
浸蜡翡翠这两种处理方法,一个只在表面上一层蜡来遮掉瑕疵,让其外表看起来品相更好,在市场上更有卖点,国家标准定为A货,属于优化处理方法。而第二种破坏了翡翠的结构,处理出来的翡翠是B货,出不了A货的证书。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的检测机构有些要求翡翠送检的时候不能残留有蜡质物,所以部分商家是做完证书再去上蜡。
这两种处理方式直接导致翡翠的价格千差万别,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鉴定是上蜡还是浸蜡呢?
一,看内部结构
既然浸蜡是经过酸洗破坏了内部结构,由表面充蜡进去来达到美化效果,那么从表面观察,就能观察到酸蚀网纹。
酸蚀网纹透光观察内部,天然翡翠的纤维交织结构完整,而通过酸洗破坏内部结构的翡翠,通常是看不到这个结构的。
天然翡翠内部纤维交织结构二,利用紫外荧光灯观察翡翠发光现象。
由于浸蜡翡翠的用蜡要比上蜡翡翠多很多,用紫外荧光灯可以看到浸蜡翡翠的紫外荧光会强于上蜡翡翠,发出中等强度的蓝白色荧光至较强的蓝白色荧光。而上蜡翡翠大多集中于难以抛光的地方有明显荧光。
上蜡翡翠荧光集中于抛光未完全处质地粗糙的浸蜡翡翠显强蓝白色荧光三,石蜡老化脱落。
无论是上蜡还是浸蜡的翡翠,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脱落,而且外表会吸灰尘和脏物,所以如果有出现脱蜡现象,光泽看起来不是玻璃光泽而是蜡状光泽,纤维交织结构尚完整的为上蜡翡翠。
上蜡翡翠时间久了光泽出现差异性实际上翡翠行当里有它不成文的规矩,除了部分收藏级别的翡翠,其他种色都要上蜡的,外表看起来会更有诱惑力,而上蜡只会影响翡翠表面品质,不会对翡翠产生实质影响。但浸蜡的翡翠则是由内而外改变其品质的根本变化。所以只需要分清什么是浸蜡B货翡翠,然后不要被那些瑕疵太过明显的上蜡翡翠给欺骗就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