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丝合缝,总是形容红木家俱的榫卯结构,总是代表着最高水平,但事实如此吗?我从业这些年,我遇到过许多严丝合缝带来的烦恼,从这些问题中,我认为严丝合缝代表着工匠的水平,但是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尺度,不可无限追求完美,越完美,就越存在发生崩塌的可能。而过分苛求严丝合缝,在事物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更是一种嘘头,而是完全不科学的。打水泥地,是否用木板压一条线,以防止水泥起拱崩裂,铺地板时是否也需要在边角处留一公分以上预收缩缝,就是整面钢板icon都要留一小缝,预防收缩,木材没有它们密度大,坚固,这收缩性是一定的。正因为如此,才没有完全无胶的椅子类家具,仅有三围板,架子床大体积用插马销榫,因为有微微走形,收缩而不能觉察,如果是小椅子,待公榫,母榫收缩不均匀,就散架了。前些天,青岛icon老总一罗汉床icon,就是穿带与围板太过于紧密了,一热胀冷缩,硬生生把穿带挤裂了,我上一趟去青岛,把它带回来修,在图中我是初步分析的,但我没有告诉他,回来后我做系统分析。其实留一个毫米至二个毫米是明智的选择。还有出头榫,三年前,我发现过太过于合缝,公榫与母榫的受力不均匀,出现把母榫胀裂的现象,尤其是椅子之类的,后来与木工师傅交流与沟通,商量,把公榫磨到从内到外带斜边,这不仅没有炸裂过,而且是脱榫现象也减少了。木板是上半年三个毫米,下半年一个毫米的收缩缝,有人说,这不美观,有不留收缩缝工艺,那我告诉你,目前没有人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些人干投机倒把的勾当,把木板放在胶中,石蜡中入池煮,把木板的内部成本置换成胶和石蜡,这样收缩就减少了,才做无缝工艺,因为这样的收缩性小了。这应该是缺德之人干的事,良心之人干不出来,你喜欢坐在躺在胶板石蜡板上吗?它无时无刻不在侵害你的身体健康。抽屉面一定上半年要留2个毫米,南方下半年三毫米的缝,否则一膨胀,拉都拉不动。这一类问题是很多,我不一一说,它事实存在,在此声明,我不是说严丝合缝不好,大伙别曲解意思,我只是说,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个度,别太刻意追求。和谐这个词发明特别好,应用在红木家具上依旧存在合理性。我追求严丝合缝,但是必须在合理范围,就像追求红木家具工整性一样,适度而止。出差在外,没时间写微头条,发个库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