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青釉;瓷器釉色名。略带乳浊性的一种青釉。龙泉窑首创,宋官窑和以后的景德镇窑均有成功作品。粉青釉,釉色青绿淡雅,釉面光泽柔和,达到类玉的效果,为青釉中最佳色调之一。属石灰碱釉的一种,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呈色剂,还有少量的锰和钛。概述图为清代典型的粉青釉瓷器。
青釉为生坯挂胎,胎中带灰,入窑经过--摄氏度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由于石灰碱釉高温下粘度较大,即高温下不易流釉,因此釉层可施得厚,使器物的釉色通过适当的温度和还原气氛达到柔和淡雅的玉质感。粉青釉的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在外观上形成一种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南宋许多瓷窑均烧制粉青釉,郊坛下官窑亦烧成仿龙泉窑粉青。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窑烧制的粉青釉,釉中除铁外,还有微量的钴元素,因此呈现浅湖绿中闪微蓝的颜色。
藏品介绍
中文名称:大清雍正年制包金龙纹粉青釉瓷器
英文名称:Da-qingyongzhengsystembaojinlongwenpowderblueglazeporcelain
类别:瓷器
规格:一件
品相:美品
瓷器包金从北宋就开始流行,一般只使用在贵重瓷器之上,一来十分美观奢华,二来可以适当的保护瓷器,以免刮伤,磕伤,这件瓷器,包金龙纹栩栩如生,金上镶嵌宝石,看起来富丽堂皇,种种风格表现,很显然这是一件外销瓷,作为出口,打开国门的瓷器,能有如此的富丽堂皇,想必定是外交贵人所收藏。
玉璧底:也称作玉璧形圈足,唐代中、晚期流行足式之一。造型为圆形平底中心挖去一小片同心圆,形似玉璧,故名。底心内凹处有施釉与不施釉之分,施釉者只有圆环形地面露胎。唐代越窑、邢窑、长沙窑等窑口制品上均有所见。
”火漆印标志是中国文物出境的专用章,文物可否出境的标志是文物上是否有火漆印。火漆印是用松脂和石蜡加颜料制成的物质,稍加热就融化,并有黏性,用来封瓶口、信件等。
上图的玉璧底,氧化发黄,但是不难看出其胎底十分细腻,为罕见的糯米底,中间青花落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出现晕散,吃入胎骨,年代感十足,款十分正是出自宫廷御匠之手,经专家鉴定为到代开门的雍正瓷器,再看火漆印可断定它是一件海外回流的瓷器。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龙为四爪龙,为一品大员王公贵族所使用,可见这位外国藏家身份不一般,底足同样包金镶嵌宝石,瓷器包金是有唐代定窑所衍生的工艺,由于当时的定窑口缘没有釉需要包一层金边来装饰,到了宋代开始用包金的镂空花纹来进行装饰,一直到清朝是最为华丽的包金,并镶嵌宝石,是这种工艺的巅峰时期,这件瓷器十分的耐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