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蜡 >> 石蜡资源 >> 正文 >> 正文

解析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来源:石蜡 时间:2022/9/2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化学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B.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

C.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D.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B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二氧化铅,A错误;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团松软,可做食品膨松剂,B正确;

C.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黄铜为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两者均属于混合物,不是铜单质,C错误;D.钠元素灼烧显黄色,D错误;故选B。

2.一种实现二氧化碳固定及再利用的反应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物1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B.化合物1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C.化合物2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酯基D.化合物2可以发生开环聚合反应

DA.化合物1分子中还有亚甲基结构,其中心碳原子采用sp3杂化方式,所以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错误;

B.结构相似,分子上相差n个CH2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上述化合物1为环氧乙烷,属于醚类,乙醇属于醇类,与乙醇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B错误;

C.根据上述化合物2的分子结构可知,分子中含酯基,不含羟基,C错误;

D.化合物2分子可发生开环聚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答案选D。

3.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和。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A.B.C.D.

A由题意可知,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相互之间能共存,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2O3,发生反应S2O+2H+=S↓+H2O+SO2↑,离心分离,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沉淀为BaSO4,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O4,不能确定是否有Na2SO3和Na2CO3,Na2S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Na2C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这些现象可以被Na2S2O3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现象覆盖掉,综上分析,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Na2SO4、Na2S2O3,答案选A。

4.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的溶液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可逆反应

A.AB.BC.CD.D

CA.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

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

C.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D.聚氯乙烯加强热产生能使湿润蓝色湿润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而氯乙烯加聚和聚氯乙烯加强热分解条件不同,D错误;答案选C。

5.化合物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X、Y、Z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C.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

D.热分解后生成固体化合物

D化合物(YW4X5Z8·4W2Z)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则说明失去的是水,即W为H,Z为O,YZ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则Y为N,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则X为B。

A.X(B)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故A错误;

B.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X(H3BO3)<Y(HNO3),故B错误;

C.根据前面已知℃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则说明失去是水,若~℃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H2O,则质量分数,则说明不是失去去4个H2O,故C错误;

D.化合物(NH4B5O8·4H2O)在℃热分解后若生成固体化合物X2Z3(B2O3),根据硼元素守恒,则得到关系式2NH4B5O8·4H2O~5B2O3,则固体化合物B2O3质量分数为,说明假设正确,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

6.电池比能量高,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电池(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对电池进行充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

B.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

C.放电时,Li+从正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迁移

D.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

C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则充电时总反应为Li2O2=2Li+O2,结合图示,充电时金属Li电极为阴极,光催化电极为阳极;则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据此作答。

A.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对电池进行充电,结合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2O2=2Li+O2,A正确;

B.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阴极反应与电子有关,阳极反应与空穴有关,故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B正确;

C.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Li+从负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迁移,C错误;

D.放电时总反应为2Li+O2=Li2O2,正极反应为O2+2Li++2e-=Li2O2,D正确;

答案选C。

7.常温下,一元酸的。在某体系中,与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

设溶液中,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Ⅰ中B.溶液Ⅱ中的HA的电离度为

C.溶液Ⅰ和Ⅱ中的不相等D.溶液Ⅰ和Ⅱ中的之比为

BA.常温下溶液I的pH=7.0,则溶液I中c(H+)=c(OH-)=1×10-7mol/L,c(H+)<c(OH-)+c(A-),A错误;

B.常温下溶液II的pH=1.0,溶液中c(H+)=0.1mol/L,Ka==1.0×10-3,c总(HA)=c(HA)+c(A-),则=1.0×10-3,解得=,B正确;

C.根据题意,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和II中的c(HA)相等,C错误;

D.常温下溶液I的pH=7.0,溶液I中c(H+)=1×10-7mol/L,Ka==1.0×10-3,c总(HA)=c(HA)+c(A-),=1.0×10-3,溶液I中c总(HA)=(+1)c(HA),溶液II的pH=1.0,溶液II中c(H+)=0.1mol/L,Ka==1.0×10-3,c总(HA)=c(HA)+c(A-),=1.0×10-3,溶液II中c总(HA)=1.01c(HA),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和II中的c(HA)相等,溶液I和II中c总(HA)之比为[(+1)c(HA)]:[1.01c(HA)]=(+1):1.01≈,D错误;答案选B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