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大经营之神,如今硕果仅存的只剩下88岁的稻盛和夫一人了。
稻盛和夫白手起家,27岁开始发力独身一人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后改名为以后鼎鼎有名的京瓷公司,52岁的时候,创办了一家电信公司,这家电信公司也是日本第二大通讯公司——第二电信。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两家企业,都在他有生之年挤入世界强行列。
更在他78岁时,被当时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请出山,挽救回濒临破产的日航。日航当年创造了60年历史上最高利润,也是当年全世界家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
稻盛先生为何如此善于经营?他将88年的传奇经历总结成一个字:心。
稻盛和夫说:“即使是很平凡的人,只要调动出自己潜意识的力量,就能创造奇迹。我认为这一点已经被京瓷的经验所证明。”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奇迹的可能。
灾由“心”生
小时候,住在鹿儿岛的稻盛一家曾经遭受一场灾难。
稻盛和夫的1个叔母、2个叔父都死于肺结核,不断有人身体发病,整个家族都被结核病的阴影所笼罩。
稻盛的父亲冒着风险,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他的哥哥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主动来帮忙,只有稻盛因为害怕,每次经过患病卧床的叔父的小屋时,都会捏着鼻子飞跑过去。
结果,父亲与哥哥没被感染,而稻盛却染上肺结核,医院。在医院里,稻盛面临死亡的威胁,整日惶恐不安,度日如年。
直到有一天,当时住在隔壁的人借给稻盛一本书让他读,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所有的灾难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吸引而来的,自己内心不呼唤的东西,绝不会来到我们身边。”正是这段话,让稻盛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味恐惧,厌恶、躲避疾病,反而把疾病给招来了。
人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映射。
后来稻盛和夫晚年在自己写的《心》这本书说道:驱动这个世界的绝对法则,心灵塑造现实,心灵驱动现实。
你心中描绘什么思想,抱有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最后就会过着那样的人生。
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失败的人,他们会不断给你灌输消极的思想,千万不要被他们所影响。
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会去责怪抱怨,而当我们抱着这样的态度的时候,就会吸引而来更多让我们抱怨的不好的事。
因为我们的内心在强烈地描述着负能量的事,所以就会导致更多负能量的事来到我们身边,无论是人还是事,无一例外。
灾由“心”生,你越怕什么,你怕的东西就越会找上你,当你勇于面对恐惧,即使可怕的事发生,你也能从容面对,正是小时候的这个思考,对稻盛和夫今后的思想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内心极度渴望,结果就会来到你身边
可去可不去的地方,一般不会去;可见可不见的人,一般见不了;可做可不做的事,一定做不了。
早年稻盛和夫的公司要求他研发镁橄榄石,为了攻克这一个技术问题,稻盛和夫执拗劲上来,把锅碗瓢盆全部搬到车间里,每天吃住都在车间,甚至抱着陶瓷睡觉。
研发镁橄榄石,其中最大的难题是无法将镁橄榄石黏合在一起,他一天到晚、吃饭睡觉都在想解决办法。
有一天,他思考走神时无意间踢翻了一桶石蜡,石蜡黏在了他的裤子上。就在那一刻,灵感就像一股电流直击大脑:这就是最好的黏合剂啊!
于是他开始着手实验,最后这个难题居然被他攻克了。
稻盛先生晚年回忆说:“从我个人的人生经验出发,我把‘心不唤物,物不至’作为自己坚定的信念。”只有内心极度渴望,吃饭也在想,走路也在想,睡觉也在想的事,你才会突发灵感,找到解决办法。好事往往多磨,如果现在很难熬,结果正在向你奔来,你一定要极度渴望的坚持下去。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味的逃避,成功就会与你失之交臂
现代的很多年轻人,对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感到迷茫。往往在一份工作中受到挫折,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而是逃避。
前段时间公司来了一个新人,人很努力,事情做得也很不错。可是没多久他就辞职了,原因是自己没有做出绩效,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这份工作。可是在他走后的第三天,他之前的努力开始发挥作用,他的绩效排在了公司的第三名。可惜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在这家公司了。
离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你要考虑离职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因为公司所给出的条件已经满足不了你的能力,还是仅仅因为在工作中,受到了挫折就想走。若是前者,那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人往高处走,我们没有理由阻止别人进步。若是后者,我为你感到惋惜,成功往往伴随着阵痛。正是因为你在向成功靠近,才会遇到种种困难。直面它,解决它,这些经历以后都是你宝贵的财富。
在你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你就应该认真地去投入工作。你当下的持续行动,可以解决人生99%的问题。
年稻盛和夫毕业时,正逢日本经济大萧条,经由老师推荐他才好不容易进入一家陶瓷厂工作。
受当时环境影响,陶瓷厂效益极差,导致待遇不好。与他同时入职的同事都相继离开了,她们走时也像劝他离开,他也动了辞职的心思。
他的哥哥知道了非常生气,把他骂了一通:“家里省吃俭用把你送进大学,多亏老师推荐你才进了京都的公司,结果你就因为一点点不满,不到半年就忍不住要辞职,真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稻盛和夫羞愧难当,于是回到陶瓷厂,继续从事研发工作。既然没有别的出路,他就决定先好好工作,全力以赴,并且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绝对不要抱怨,认真去做。
从此以后,稻盛在工作中都极其努力,面对困难也不再退缩。而这份工作中磨砺出的斗志,也为他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自己88年的人生经历,稻盛和夫体悟到,一切始于心,终于心。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你是什么样的心态,是怎样的思想,最后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
马云老师特别佩服稻盛先生,曾三次赴日拜访:“我对稻盛先生一直很敬仰,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一两年才想清楚的,但是稻盛先生几年前就已经想清楚了。”
在一次采访中,任正非在谈到稻盛和夫时说:“我读过很多书,我喜欢稻盛和夫的书,但不知哪本书影响了我,思想是怎么生成的。我脑袋里产生的想法我也找不到源头在哪里。”
季羡林先生曾经如此评价稻盛先生:“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稻盛和夫乐于分享,晚年闭关著写出三本书,希望将自己一辈子的体悟和经验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让更多的走出痛苦,走向幸福,成就人生。
《心》这本书是修心必备,很多难题看懂这本书之后,豁然得到释放和解脱。也是本文读写作的灵感来源。从心的根本层面去解决一些看似无解的问题,原来是如此简单。
而另外两本分别是《干法》和《活法》,以他自身经历结合多年经营的哲学,总结而来,里面包括生活意义,成功思维,应对苦难的心态和方法,内心成长以及处世智慧。是职场人的必读的一本经典之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9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