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蜡 >> 石蜡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丹凤记忆广安火柴厂百年纪事草根

来源:石蜡 时间:2022/12/27

在老广安人的记忆中,几乎家家户户都用过“丹凤”牌火柴,它是县属骨干企业广安县火柴厂生产的。这家企业有着百年历史,坐落在广安城北渠江之滨的青龙嘴附近。虽然火柴厂倒闭破产已有10多年光阴了,但一说起火柴厂,广安人仍有着浓浓的割舍不掉的温暖记忆。

“丹凤”舞百年

火柴厂曲折中求发展

记者翻阅《广安县志》(年)、《广安区年鉴》(-)及《广安区志》(-)得知,广安县火柴厂的创办时间可追溯至多年前的清朝光绪年间,而后历经多次合并、更名,直至上世纪末破产改制,百年老厂演绎出辉煌岁月与沧桑巨变。

据记载,清光绪31年(),州人徐伯尧、刘梓才等合资在广安县城北边的青龙嘴开办了信诚火柴厂,设备主要是炕灶、木排梗架、药盆,生产全系手工操作。全厂用工余人,产品为“丹凤”牌磺磷木梗火柴,年产量余箱(每箱小盒),年停产。年,广安县开办唯新火柴厂;年,信诚火柴厂复产,改名利民火柴厂;年,唯新火柴厂改名为益民火柴厂;年,广安县开办民用火柴厂。至此,广安县境内有利民、益民、民用3家火柴厂,常年用工0人左右,年产火柴约1万箱,产品有“丹凤”牌、“金鸡”牌、“玉兔”牌3种。后来,3家火柴厂经合并、分设、更名,加上年和年新建的强国、强民火柴厂,到年,广安县有广安、民益、强民、强国4家火柴厂,用工余人,产品有“汽车”牌、“黑虎”牌和“樵夫”牌,当年产量达箱。

年,广安县这4家火柴厂改产 磷木梗火柴,年产量达2.28万件(每件0小盒),有从业人员余人,人均年产火柴23件。年9月,4家火柴厂经批准组成四川省地方合营广安火柴厂。年,由公私合营转为国营,更名为四川省地方国营广安县火柴厂。

《广安区年鉴》(-)记载,广安县火柴厂占地面积达.24平方米,建筑面积.77平方米,建有主体厂房23幢,设有9科3室、6个生产车间和1个辅助车间,拥有全自动木梗火柴生产线2条、蜡梗火柴生产线4条、PVC塑料食品及香烟包装膜生产线1条、各类通用设备10台(套),固定资产达.92万元、流动资金80万元。到年,广安火柴厂有在职职工人,离退休职工人。

年,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火柴供求市场逐步萎缩,经营日渐困难,广安火柴厂于年10月停产,年破产倒闭,年3月进行破产清算,百年老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三次技术革命

火柴厂进入鼎盛时期

说起广安火柴厂,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现年81岁高龄的原火柴厂厂长杨国柱。年12月,年仅12岁的他进入广安火柴厂工作。年,他从一名普通工人被任命为火柴厂总支副书记兼副厂长,1年到年底,任火柴厂总支书记兼厂长。在火柴厂工作44年,杨国柱见证了广安火柴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和兴衰更替。

6月14日,经过辗转联系和寻访,记者终于在广安城北建设路和渠江北路交叉口的一幢老房子里,见到了杨国柱。虽已至耄耋之年,但除耳朵有些背之外,杨国柱思维仍相当敏捷,说起往事,他娓娓道来,颇为兴奋。

年6月,杨国柱出生在合川县的一个贫穷家庭,自幼放牛割草,从没上过学。年12月,12岁的杨国柱随堂兄来到广安火柴厂,进入梗片车间当起了检片工。年3月,18岁的杨国柱参加中国人民 进入朝鲜,于年4月复员回到广安火柴厂继续当工人。在当兵期间,杨国柱抓住机会,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决心在新的时代有所作为。

年,广安县工业局领导见杨国柱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负责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便准备提拔他当干部。当时,技术工人的工资比干部要高,杨国柱因此还有些不愿意。县工业局领导多次找他谈心、做工作,杨国柱才答应从工人转为干部,并于当年被任命为火柴厂总支副书记兼副厂长。这一干就是16年,到1年,43岁的杨国柱因工作业绩突出,深受组织信任,出任广安火柴厂总支书记兼厂长,直到年12月退休。

在杨国柱的记忆中,从大门进入广安火柴厂,右边有一块大院坝,院坝中间有一口消防池,消防池里耸立着一座6米多高、振翅欲飞的凤凰雕塑。杨国柱说,这座雕塑取名为“丹凤”,是最初建火柴厂时留传下来的,并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安火柴商标。这座雕塑还成为广安县当时的一处标志性建筑,不少人专门来到火柴厂,站在雕塑前合影留念。

据杨国柱回忆,广安火柴厂经历了3次“技术革命”,使火柴厂的年产量和产品品种不断增加。

年,广安火柴厂转为国营企业后,从上海调运了一批日本生产的“排梗机”机械设备,使火柴生产从以前的半手工半机械化转变成了机械化生产。

年,广安火柴厂引进轻工业部在武汉定点生产的两台联续机,淘汰了已使用20年的排梗机。杨国柱介绍,联续机于年投产后,火柴生产从木梗加热、上油、上药、冷却、风干和卸梗等实现了全自动化,火柴产量大为提高。到1年,广安火柴厂年产量达到11万件,产值达.3万元,获得利润7.12万元,人均生产火柴.3件。

年,广安火柴厂决定从四川泸州火柴厂引进一套纸蜡梗火柴设备。杨国柱带领工作人员到泸州火柴厂培训技术、定购设备,然后运回安装并调试投产,前后花了半年多时间。杨国柱说,纸蜡梗火柴生产从传统的木头原料,转变成使用石蜡、有光纸及化工原料,成本略高于木梗火柴,但有效节省了越来越紧缺的木材资源。

在广安火柴厂引进设备的过程中,曾发生一起从日本引进设备试车失败、通过艰难谈判挽回损失的事件。年,广安县火柴厂通过四川省轻工业厅牵线搭桥,与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订立合同,从日本引进全纸式火柴生产线。在安装过程中,作为厂长的杨国柱发现,安装的设备型号与合同上写的不一致。经询问,日方人员说这设备是目前 的,合同上签订的设备已经淘汰。年4月,生产线安装完成后,试车未能成功。

既然是目前 的设备,为什么试车不成功呢?杨国柱透露,原因是原材料达不到设备的要求,其中有纸板的厚度、平整度和紧密度不够,化工原料的细度及所需钢丝不符合设备标准等因素。如果要使用日方设备生产火柴,这些原材料将不得不全部依赖进口。在这种情况下,杨国柱抓住安装设备与合同型号不一致的漏洞,提出了退还设备的要求。他和县政府、县轻工局领导等与日方代表在重庆和成都经过长达1个半月时间的艰难谈判,最终日方退还了设备购置费用,避免了国家利益受损。

依靠年和年引进安装的木梗和纸蜡梗火柴生产线,到年,广安火柴厂年生产火柴量达24万件,其中木梗火柴和纸蜡梗火柴各12万件,人均年生产火柴件,分别比1年增加了1.18倍和0.49倍。广安火柴厂进入了它的鼎盛时代。

顺应时代

火柴厂退出历史舞台

杨国柱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前,广安县生产的火柴由厂家自行负责销售,除县内销售少部分外,大部分运往川东北和陕南一带。在计划经济时代,火柴厂只负责生产,产品由物价部门核定价格后,有专门的销售渠道。

《广安县志》(年)记载,年10月,广安百货公司与广安火柴厂签订收购包销合同。年,火柴列为计划商品,广安百货公司按计划收购4.24万件,除供县境外,输出销售2.6万件。年至年,除外销外,县内销售1-1.5万件。后来货源紧缺,年至年销售分别减至0.7万件和0.69万件。年产量回升后,收购5万件,年增至8.4万件,年收购上升到17.8万件,除县内销售2.5万件,其余全部外调。年,广安百货公司与火柴厂签订年购销16万件的合同,因物价、销售发生变化,仅收购了6.3万件。随后,百货公司改收购包销为按需选购,县火柴厂开始自行开拓销路。

杨国柱说,火柴销售市场放开后,企业通过自主经营,效益大大增加。广安火柴厂组织了20余名销售人员,派往全省各个地区,与当地百货公司和供销社联系寻找销路,每个月回厂报告一次销售情况。当时,四川省内共有16家火柴厂,竞争相当激烈,在比货物质量的同时,还要比服务质量,必要时还要降低价格,才能赢得对方的订单。

为促进销售,建立稳定的营销渠道,杨国柱经常带领销售人员一道外出签订合同和催收货款。经过共同努力,到年,广安火柴厂年产火柴达到24.56万件,总产值达.5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1万元,人均创税利元。

从年开始,因科技进步,一次性气体打火机面市,加之生产火柴所需各种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成本大幅增加。-年,广安火柴厂还能维持生产。到年,市场占有率锐减,亏损成倍增加,当年亏损62.3万元;年,亏损额达到.5万元;年,仅生产半年亏损.8万元,被迫于年10月全面停产,职工按月由政府、企业发给 生活保障金。年,广安火柴厂经申请依法破产,广安近百年的火柴生产历史结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73.html